周池婉闻言,叹了口气,眼睫微颤,敛去眼底的悲伤。

  沈灼灼都相信周家,她自然也会相信周家,她之所以会愤怒,会担心,并不是因为周家做了什么错事,而是周家让她失望了。

  在这件事里,周家做了旁观者,而旁观就等于默许。

  默许,就是对百姓的背叛。

  此种情形之下,周池婉已经明白周家的选择,那是一条与她所走之道背道而驰的路,叫她如何不震惊,不伤心担忧!

  或许终有一日,她会和周家反目成仇,她要在天下与周家之间,选择一方。

  那是周池婉不愿意看见的一天,却是她已经预见的一天。

  “阿灼,如果真有一日,周家站在了你的对面,你……”

  高抬贵手?还是不要留情?

  两个词在周池婉嘴边打转,她说不出任何一个词,只能陷入长久的沉默。

  “太上皇有意对周家动手,陛下不愿,所以藏字图一事,陛下一直没有查下去,表姐,只要陛下不改心,我不会叫你和陛下为难。”

  第105章 御史

  沈灼灼不愿意让谢秋莳和周池婉做出抉择, 一边是家人,一边是理想,那种两面为难的感觉实在是太痛苦了。

  选择权一直在周家人自己手里, 未来究竟如何, 全看周家人的选择。

  周池婉明白,她比这世上任何人都更了解周家,所以她才会沉默,才会痛苦,因为她清楚,她正在眼睁睁看着一切, 滑向深渊,而她只能看着,无能为力。

  清醒的人注定痛苦,糊涂才难得。

  周池婉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归明白, 她却做不到,因为她本就不是一个糊涂的人。

  “具体如何做, 你告诉我吧,我会去安排的。”

  周池婉选择帮沈灼灼,这一次,就当是给周家最后一次机会,如果父亲还执意避世,作壁上观, 目睹一切还无动于衷, 那她会尽全力去劝说, 为人子女本就该劝父母更改错误。

  若结果与她设想并无差别,那也只能说是命运作弄, 怪不得人。

  沈灼灼与周池婉商量了大半天,就和之前明成帝重病,她和周池婉商量如何为谢秋莳取得皇位时一样,她们将各种状况都聊了一遍,事情发展顺利,这些想法都用不上,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出了差错,她们现在商量的解决办法,正好能派上用场,不至于事到临头,慌张无措。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平静无波,只有流言愈演愈烈,有人出手想要制止流言蜚语的传播,却徒劳无功,百姓太关心那可以产量翻一倍的粮食了,那是他们的命,没人能压下他们议论的声音。

  终于在这种议论声中,事情爆发了。

  国子监的学子们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彻底此事,还他们的同窗一个公道。

  上书之人并非农学院的学子,而是被视作朝廷官员人才培养之地的国子监学子,这些学子日后会进入官场,成为朝廷众臣的同僚啊!

  朝廷肯定不能坐视不理,这跟百姓在民间议论不同,国子监一出动,其意义,瞬间就变了。

  策划此事的人,焦头烂额,如果朝廷真的要彻底追查,势必找出一个人来平息民怨,那他们就全都危险了。

  不过是死了一个小官和一个农学院的学子,事情到底怎么会闹到这一步的?

  那些幕后之人慌了,有关实验基地的传言,在民间就更多了。

  有人说是死了十几个学子,那场大火燃烧了整整一夜,整个实验基地里的人都死在里面了,他们的冤魂日夜哭泣,给他们的同窗托梦,想要一个公道,这才有了国子监学子联名上书的事情。

  也有人说,其实一个人都没死,是有人种出了不属于人间的粮食,被天上的神仙看到了,神仙大为震撼,火乃是天罚,为的是让不属于人间的东西消失,那两个死去的人,是与神仙作对,这才被烧死。

  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传言,要多离谱有多离谱。

  沈灼灼听着民间的各种声音,一时之间不禁感叹古往今来,有一条准则是完全没错的。

  那就是一条消息,十个人传,传到最后一定会面目全非。

  不过民间可真是出人才,这些个流言蜚语竟然还真有些逻辑,故事线很完整,说得跟真事一样。

  甚至已经有了一些话本传奇,将澜水县的事情写得充满了各种悬念,沈灼灼有预感,等到后世来研究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不会缺素材了。

  她已经将场子烘托的这样热,希望上台的角儿,不要辜负她的一番努力,能好好干啊。

  沈灼灼已经开始期待了,不知道第一个跳出来唱戏的人是谁呢?

  在国子监学子联名上书事件开始后的第二天,就是一场大朝会,国子监学子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所以不少学子都没去上课,而是在宫门外静坐。

  沈灼灼路过的时候,还被好几个学子缠着问了几个有关澜水县的问题,他们都知道,农学院就是沈灼灼提议设立,所以沈灼灼一定是他们这边儿的。

  因此问得问题都很友好,只是问一问,到底有没有传闻中高产的粮种,以及受伤的那些学子怎么样了,之后还会不会建立新的实验基地,他们能不能去学一学种地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