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海小说 > 其他类型 > 僵尸农家乐 > 第586章
  于是墨子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演练,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的攻城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手段还绰绰有余。

  最终楚王觉得就算用了鲁班的攻城器械也没有把握取胜,便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这段史料中虽然只说到了“云梯”,并未提及其他的攻城器械。

  但墨子与鲁班演练斗法的时候,鲁班却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攻城方法,攻城器械全部用尽才不得不认输。

  若是往深了推敲的话。

  可以推断,鲁班发明创造的攻城器械应该并非只有“云梯”一种,否则墨子与他根本就用不着演练多次。

  而且因为墨子的阻止,这些攻城器械恐怕还未必上过战场。

  这或许才是“临冲吕公车”失传的原因?

  毕竟根据历史记载,鲁班乃是公元前450年左右来到楚国,公元前444年离世,最多也就在楚国待了6年时间里。

  仅仅6年的时间,鲁班先是为楚王设计制造攻城器械,出师未捷便被墨子以文斗的方式挫败。

  而后又如孙业所说的那样,因为习得《公输经》的匠师弟子为祸天下,使得匠师的声名一落千丈,楚王也因此对他起了疑心,渐渐疏远起来。

  这种情况下,楚王担心被《公输经》所害,恐怕就更不会使用鲁班设计制造的那些攻城器械了。

  最终鲁班心灰意冷,自郢城城墙上一跃而下。

  而他的生前为楚王设计制造的那些攻城器械,也只能随他一同入土,遗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或许……这才是“临冲吕公车”提前了千百年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心中揣测着这些事情,吴良心中忽然浮现出一丝悲凉。

  他感受到了鲁班跃下城墙时的悲凉与遗憾。

  那是一种类似于“既生瑜何生亮”的不甘与委屈,如果没有墨子的出现,鲁班的一生或许会更加精彩,最起码不会落得这么一个悲剧的下场……

  “阁下也是匠师后人?”

  听着吴良的话,孙业惊疑的看向了他,忍不住问道。

  “不是,只是略通一二。”

  吴良回过神来,笑了笑说道。

  “阁下太谦虚了,若非阁下将此物的用途如此详尽的讲解出来,就连我都还没意识到这竟是一辆攻城战车。”

  孙业明显不相信吴良的话,皱着眉头说道,“一般人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若阁下只是略知一二的话,那我岂不就是一窍不通了么?”

  “孙先生不必妄自菲薄,我也只是多了一些见识罢了,不瞒孙先生说,我虽能看出此物的用途,但却没有本事将其制作出来,因此我就是个外行,充其量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吴良微微摇头,接着忽然又想到了什么,望向孙业问道,“说起来,孙先生乃是这方面的专才,就算此前没有见过这种战车,如今观摩一番之后应该也能绘出制造图纸,不差分毫的将其中精髓全部复制出来吧?”

  “这……”

  孙业被问的一愣,又向“临冲吕公车”望了一眼才道,“若这战车制造时不需要祖师爷的独门术法加持,我倒是可以一试,想来应该不太难。”

  “那就有劳孙先生了。”

  吴良面色一喜,当即回头对于吉说道,“老先生,还不快取一块绢布出来,请孙先生为我们绘制这种战车的制造图纸?”

  “来喽!”

  于吉麻溜跑了过来,为孙业奉上绢布的同时,连瓬人军入墓时常用到的炭笔都一起塞进了孙业手中。

  “?”

  孙业再次愣住,显然有点摸不清吴良的套路。

  “孙先生勿虑,我对工匠祖师公输班亦是发自内心的敬佩与尊重。”

  吴良笑呵呵的说道,“若非发现此前已经有歹人进过公输冢,恐怕他老人家已经受到了侵害,这陵墓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进的,你尽管放心,一旦确认公输班他老人家安然无恙,我们便立刻退去,绝不破坏一草一木,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既然进都已经进来了,像他老人家学上一两门手艺不算过分吧?我想他老人家当初设计制造这些东西的初心,也是为了造福世人吧,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尽一切可能令他老人家设计制造的这些东西重现于世,令世人为之叹服倾倒,而不是教他的作品永远埋没下去,在历史的洪流中慢慢被世人遗忘,这样才算没有辜负了他老人家的一片苦心,你觉得呢?”

  “我觉得……你说的这些大道理我不是太明白,不过作为一个匠师传人,我最欢喜的事情就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被人们重用,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倘若只能放在角落里吃灰,那便说明我做出来的东西不过是一件失败之作,不值一提。”

  听了吴良的话,孙业竟也发出一通感慨,最终点头道,“好吧,若只是需要我助你绘制图纸的话,我照办便是,不过也请记得你的承诺,一旦确认祖师爷安然无恙,你们便要立刻退去,绝不允许破坏冢中的一草一木。”

  “这是自然,我们又不是盗墓贼。”

  吴良勾起嘴角笑道。

  这下回去又有东西向曹老板可以交差了。

  接下来曹老板的主要目标便是扩张地盘,而扩张地盘便不可避免的需要攻打城池,这时候若是为曹老板献上一份极为详尽的“临冲吕公车”制造图纸,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攻城略地的难度,自然又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