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杨毅看似强大,但跟中原比,根本上不了台面。

  杨旭这些年太子也不是白当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武贤才。

  杨毅额头上渗出冷汗,父皇杨峥宛如一座大山压在他头上。

  这时一直不吭声的赵雄说话了,“其实这西域也不错,土地肥沃,人口富足,何必心心念念往中原钻?殿下若是有雄心壮志,好生经营此地,他日……在西边当皇帝也是一样!”

  杨毅先是一愣,接着大笑起来,“哈哈,二弟啊二弟,你才是真的深藏不漏。”

  赵雄嘿嘿干笑两声,“殿下英明神武,小弟誓死追随!”

  李庠眼神闪了闪,“二哥之策倒也不错,将来灭了萨珊,一样当皇帝,中原的水太深了,我等兄弟未必能趟过去。”

  夏侯栩松了口气,他最怕杨毅一时糊涂而铸成千古恨。

  眼下正是大秦攻打河中的战略机遇期,一旦内部失和,大好的时机也就葬送了,到时候皇帝肯定饶不了杨毅的故旧,不知有多少人头落地……

  好在杨毅不是一意孤行之人。

  这算是大秦的福气。

  多少强盛一时的王朝毁在同室操戈之上。

  曹魏若是没有诸王夺嫡,哪还有司马懿的机会?

  兄弟四人商谈了许久,渐渐打消了夺嫡之心,回想起来,在夏国的日子也不错,无拘无束,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有了。

  走上夺嫡之路,则凶险万分。

  别说皇帝杨峥,就算是安西都护杜预这一关都难过……

  杨毅的确能打,但秦国能打的大将比比皆是……

  康居的秦军遂按兵不动,防守各处城池,同时改造俘虏。

  游牧民族大多有奶便是娘,历史上的东胡是聚合体,匈奴也是吞并草原逐部,鲜卑亦是如此,在生存面前,什么都不重要。

  杨毅分给他们粮食,让他们活命,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夏侯栩主理政务,开始在七河流域和康居之地施行均田制。

  这种举措在西域算是旷古绝今之事。

  牧民分到自己的牧场,农夫分到自己的耕田,皆大欢喜,对大秦感恩戴德起来。

  夏侯栩组织俘虏兴修水利,灌溉新田,传授中原的耕田技术,将新田和无人打理的旧田化为军屯,以便明年俘虏耕种。

  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赵雄选募康居勇士,以秦军为骨干和军官,编成一支两万人的轻骑。

  战争的创伤被迅速抹平。

  第九百二十八章 援

  事实上,杜预的这一封军令是有意为之,意在点醒夏王杨毅。

  一个七河流域,加上夷播海周边,夏国的疆域已经足够大了。

  封王他不反对,但封这么大,将来肯定会成为隐患。

  在收到夏国没有出兵的消息后,松了口气。

  如果安西都护府与夏国闹起了矛盾,只怕再无机会进取河中。

  还好,夏王杨毅是个识大体之人。

  萨珊不同于大宛和康居两个小国,在西域是霸主的存在,实力雄厚。

  此次大战,大宛、康居精锐尽失,伤筋动骨,所以才能迅速被秦军攻灭,萨珊在河中仍有相当多的兵力。

  “大都护,攻下河中不难,难的是如何不陷入与萨珊人的长期争夺。”苟晞拱手道。

  这一路征伐,苟晞倒是让杜预眼前一亮。

  此人颇有帅才,能统兵,亦能治民。

  李特接过话头,“属下以为当集结重兵,给萨珊人一次重击,打疼他们,让他们领教到我大秦的兵威,从此不敢再与我军对阵!”

  苟晞道:“我们的兵力似乎不够,靠西域诸国之军,遇到苦战恶战,只怕他们又会不战而退。”

  西域人无论是体魄还是意志力,都不如纯正的秦军。

  短期内,又难以练出一支强兵来。

  杜预对两人的看法颇为认同,萨珊人的主力并不在河中,而是在西边与罗马人争锋。

  “争夺河中非一朝一夕,眼下先经营兴秦郡,积蓄粮草,训练士卒,静观其变!”

  “唯!”众将拱手。

  争夺河中需要一个良好的时机。

  中亚不止大秦与萨珊两股势力,还有推到恒河流域的贵霜人,河中地区散落着大量白匈奴部落,北面草原上,还有康居乌孙残部。

  华夏和波斯两个文明碰撞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后退。

  自己后退的代价,就是别人更进一步。

  萨珊正处在上升期,如同一个躁动的青年,对土地的渴望无以复加。

  大兴。

  南北两路都大胜的消息传回,朝堂上却并没有多兴奋,就连杨峥也没觉得意外。

  大宛、康居不是三百年前的小强国家,夹在大秦与萨珊两股大势力之间,被灭也是迟早的。

  不过杜预的奏表中,委婉的提到夏国的疆域有些大了,实力更是西域诸国最强。

  杨毅这次弄得的确有些不厚道,打下康居之后,一声不响的吞下去了,至少上个奏表假装谦让一番也行啊,仿佛生怕别人跟他抢一样。

  这说明他对土地颇有野心。

  “太子,你怎么看?”杨峥心中有些不舒服。

  这些年的隔离,父子之间到底还是生分了,不过,杨毅手上的实力越来越强,没有野心反而说不过去了,要么是隐藏的很好,准备将来玩个大的,要么就是宣义司、镇抚司对他失效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