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对主动归附的部族,杨峥还是比较人道的,为他们划分土地,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这些部族的村落都集中在军营十里范围之内。

  强大的安全感,可以让他们踏踏实实的过日子。

  龙耆带回的俘虏则享受更高规格的待遇。

  互相打散,分置于临羌、山口城、归义城、安夷、大小榆谷。

  在明晃晃的刀矛保护下,俘虏大体还算安分。

  不安分的,则成为典范,脑袋挂在西都城墙上,为西平的和平大业作反面警示作用。

  除此之外,骁骑营日夜在西平各大屯田区巡视。

  有反面警示,也要正面激励。

  杨峥下令各大屯田评选积极分子。

  每个区有二十个名额,直接提为待归,升为伍长什长,管理新一批的俘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很快一百六十名积极分子被选出来,受到了护羌校尉杨峥的亲切接见,每人还赏赐了两百斤粮食,让这些人感激涕零。

  也进一步刺激了奴隶们的积极性。

  以前需要皮鞭伺候,刀矛压阵,奴隶们才不情不愿的劳作。

  现在都是争着抢着干。

  西北民风剽悍是一回事,但同时也比较耿直和淳朴。

  人最怕的不是辛苦,而是辛苦之后,看不到任何希望。

  现在杨峥给了他们希望。

  为了增加人口,奴隶们也可娶妻。

  绝大多数奴隶都是青壮汉子,一群糙老爷们待在一起,容易滋生歪风邪气。

  只有家庭能抚慰他们躁动的心。

  如此一来,奴隶们视杨峥如同神灵。

  就算是他们的亲爹,也未必有杨峥对他们这么好。

  包吃包住,还分配媳妇……

  而这是一个男少女多的时代。

  女人们对秩序的渴望更大于男人。

  杨峥的政令传到各大屯田,奴隶纷纷虔诚的跪在土地里。

  龙耆城送回来的俘虏刚刚分配完,西海新一批的俘虏就到了。

  斥候不断送回捷报。

  张特蒙虓孟观如虎入羊群,横扫东西南北。

  秋高之时,正是牛羊马壮硕之际,一万多头牲畜陆陆续续赶回西都。

  前后三四万的羌胡俘虏押解回来。

  西都城一日比一日热闹。

  不过杨峥觉得把人全送回来不是个事。

  西海大草原,大盐湖,也不能就这么空着。

  以前就设置了牧户管理不擅耕田的胡人部落。

  现在到了用的时候了。

  杨峥把骁骑营挪到草原上,在西海湖的正北面建神威堡,以控制东西肥沃的草场和盐湖。

  寒风一日冷过一日。

  第一场大雪降临时,张特还没回返。

  而斥候在十多天前断了消息。

  杨峥打沮渠和月氏才用了二十多天,张特领着精兵强将出去,两个月还没回来。

  这让杨峥心中有些不安。

  这时代最危险的不是提着刀枪的敌人,而是老天爷。

  一场冰雹,一场暴雪,张特他们就交代了。

  尤其是在这西北之地,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又等了将近半个月,河湟冰雪封冻,斥候才披着半身冰甲姗姗来迟。

  冻得话都说不出来。

  杨峥心急不已,但这个时候,只能先救斥候。

  让大夫医治。

  好在能当斥候的,都是军中精锐,身体强悍,灌了半壶温酒,以冰雪揉搓全身之后,才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大、大捷,张司马与、二都尉转战千里,前后攻羌胡三万军,连下伏罗川、莫何川、大非川、龙羊峡等地,西海湖周遭尽归我军!因大雪封闭路径,张司马暂留伏罗川约束俘虏。”

  伏罗川即为历史上吐谷浑王城所在。

  至此,吐谷浑的核心之地皆归杨峥。

  杨峥又感动又激动。

  “好、好、好!”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才稍稍平复激动的心情。

  刘珩大笑道:“哈哈,将军当个鸟的护羌校尉,依我看,干脆称王算了!给我们一人封将军当当!”

  一言既出,堂中落针可闻。

  不少将领目光灼灼的看着杨峥。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他们在曹魏麾下,不过是什长、伍长,名不见经传,在骆谷中浴血激战,九死一生杀回武功城,却被弃之如履,心中对曹魏已经没有多少忠诚可言。

  姜伐野依旧一副唯杨峥马首是瞻的模样。

  彭护脸上不动声色,但眼神却在不断变化,一副想说不敢说的样子。

  而杜预的脸憋的通红。

  杨峥的目光迅速扫过众人,勃然变色道:“混账东西,怎敢发如此狂悖之言?我杨峥受国重恩,岂能行此不忠不义之事?来人,把这厮拉下去砍了!”

  杜预的神色在这一瞬间恢复正常,但看杨峥的眼神却变的更复杂。

  姜伐野资历最老,急忙站出来,“不可不可,刘将军出生入死,劳苦功高,今日醉酒,一时语失,还望将军恕罪。”

  刘珩却跳了起来,“什么受国重恩?这地盘是将军一刀一矛打下来的,关曹家屁事!你今天就是砍了我,我也要说!”

  这厮脑袋是被门夹了?

  弄得大家都下不来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