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楠海小说 >其他类型>月黑风高(1V1H)> 第322章 再对八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再对八阶

  警音鸣叫,下一时刻,树大师的身影消失不见,再出现时,已经在凌烟阁的楼顶之上。

  栖霞寺的方丈在主持阵法,寺里除树大师之外的另两名相当于道门玄珠境修为的上师随后也上到了阁顶。

  三人遥望远方。

  远处天空中,有两个黑点迅速由远及近,身影逐渐变大。

  观其气息,竟是两位瑶池境的魔修大能!

  好大的手笔!

  瑶池境大能在平时的佛魔战事中并不常出现。

  正是这两人,在十几里外的空中就弹指发出了攻击,两道强劲的指力击毁了栖霞寺的山门,引发了护寺法阵示警。

  距离这两人的更远处,约莫二十道交织在一起的流光划过天际,正落向地面。

  树大师马上就判断出,那是更多的玄珠境魔修在奔向附近的慈荫庵。

  不好,这两名明目张胆而来的瑶池境魔修明显是来拖住自己的,而其他魔修的目标是从中央厚土大陆来援的十二名师太,师太们就在慈荫庵落脚。

  佛门在最近一次佛魔大战后,从厚土大陆征召调集了不少强者增援神域,这事儿自然也被魔修探知,分头阻拦和大规模围剿都不现实,但魔修必须做点儿什么。

  目前罡魔宗和体魔宗的宗主都在长期闭关之中,只有鬼魔宗宗主临时从鲜血长河的沉睡中苏醒,策划了这次行动。

  已经逝去的窃字天机门简朴寨长老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算的几件事情中就包括这一件,他算出栖霞寺活佛树大师会因为一些缘故暂时失去感应危机的能力。

  于是,鬼魔宗主鬼神惊根据情报制定了行动计划,目标是佛门十二喜女尼。

  他的设想,是派出两名瑶池境魔修拌住树大师和寺内的两名玄珠境强者,让他们不能驰援慈荫庵,并尽量争取击杀或重创三人。

  另一队人马由强令召集起来的二十名罡、体、鬼魔三宗的玄珠境魔修大能组成,就算付出一些代价,算上慈荫庵庵主在内的十三名玄珠境师太必然会被占据人数优势的魔修消灭。

  此战若成功,就是对佛门的一个重大打击,起到杀一儆百、敲山震虎、以儆效尤的作用。

  栖霞寺前面虽然还有几座山峰和佛寺作为前沿屏障,其中有两位玄珠境大师坐镇,但少有的由二十二名魔修大能构成的突袭团实力太过强大,在树大师没能预先感应危险的情况下,魔修们潜踪匿息,避过了前方屏障的阻挡突入进来。

  天机难测,简朴寨毕竟不能做到算无遗策,他虽然知道了“风林火山”的事情和树大师的失察,但包括陈履安和云轶奇在内的万象门一行出现在栖霞寺却没有显现在预测卦机之内,给魔修行动的结果带来了变数。

  树大师在心中快速计算形势,尽管有了万象门的变数,形势仍然不是很乐观。

  自己和陈履安可以接下两名瑶池境魔修大能,而十三位师太加上栖霞寺的两位上师和前方山峰的两名高僧以及云轶奇,就算忽略同为玄珠境修为上的差异,这十八人对上对方二十人还是处于弱势。

  高手搏杀,这一两人的区别就足以造成己方先出现战损,然后此消彼长,只会越来越被动,能够尽量减少损失就不错了。

  暂时没有别的办法可想,慈荫庵和前方寺里的两位高僧此时应该已经被惊动,大战即起。

  这时陈履安也上到了阁顶,交谈几句后,他当然义不容辞,要帮助树大师携手抗击强敌。

  树大师请云轶奇配合寺内两名上师立即前往附近的慈荫庵施以援手。

  树大师本来没有把华澜庭等人计算进来,华澜庭和林弦惊在得知情况后简单商量了一下,却主动请战要求随行。

  这要征求陈履安和云轶奇的意见了,陈云二人只略作思索就同意了。

  且不说众弟子受树大师恩惠才得以修为提升,不能置身事外,而猫妖三人和大家受益后的综合实力也不容小觑,总能发挥些作用。

  树大师因帮助了大家致使没能提前预知危机,但同时也得到了万象门的帮助,这其中不必说也说不清因果利弊的影响了。

  陈履安在嘱咐众人多加小心后就和树大师一起升空,迎向两名瑶池境魔修大能。

  这一场大战分作两处,任何一处内的任何强弱胜负之分都可能对战局造成扭转性的影响,不到最后一刻见不了分晓,现如今只能奋力一搏。

  云轶奇大袖一卷,拖带着华澜庭等人和猫妖三个与两位上师赶赴慈荫庵。

  先说树大师这边,大师升空后马上显出了法身。

  据传,证悟成佛后显示有三身:法身为实相之身,佛还有报身和化身,代表心识本质的三个面向。

  人们能感知到的佛的外在为化身,像观世音菩萨虽未成佛,但已可化身千万,此外佛的体性为报身,佛的自性为法身。

  凡间修为高深的高僧大德能够显化出法身。

  树大师观想显化的法身相,为密宗的大威德金刚身。

  大威德金刚是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也叫大威德明王、怖畏金刚、牛头明王,并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忿怒相。

  大威德金刚有九面,代表佛陀的九类教法,身体有三十四臂,再加身、语、意,表菩萨佛的三十七道品,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