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作坊倒没人赶急活,但还是有不少还在营业建造,倒是官办作坊这段时日忙坏了,尤其是铸器司、官窑,每日都在加班加点生产当中。

  在民与官办的作坊分界点,蔚垚停下脚步,转身问她:“前面就是官窑了,你有什么安排?”

  郑曲尺抬起头,前面有一座石牌坊,牌坊上刻着几个大字“巧夺天工”,她看得有些出神,下意识道:“先去炼铁的地方吧。”

  “你要去铸器司?”

  是叫这个名字吗?

  “嗯。”她颔首。

  蔚垚眸色微深,面上却笑得无谓随和:“好啊,走吧。”

  两人来到了铸器司,推开门之后,只见里面有不少铁匠正在游梭忙碌中。

  他们都只穿了一条裤子,露出上半身来,那油光瓦亮的肌肉,那汗津津地肱二头肌,当当当的敲打着通红的铁块。

  她这一溜看过去,长长的通道内,至少有十几个铁匠。

  对于他们的到来,这些铁匠也没有刻意停下手上的活路,只是在认出蔚垚时,出声打了声招呼,然后就继续埋头专注于手中敲打。

  室内温度很高,郑曲尺刚从寒风飕飕的户外进来,没一会儿额头就沁出细汗。

  蔚垚朝她比了比手:“好了,这就是福县的铸器司,你要做什么,随意。”

  郑曲尺说先不急。

  她走到煤炉旁,打量这个冶炼炉。

  目测大概有三米左右高度,炉体旁加装了一个手动鼓风设备,这个东西郑曲尺在资料上见过,它在汉书的相关记载中有提过,叫“橐”,是一种由羊皮、牛皮制成皮囊,用来鼓风。

  既然有了这种手动鼓风设备,那么冶练炉的温度保守估计能够达到1000度以上,具体温度多少她不清楚,但如此一来,那么她脑海里有很多设想的东西都可以达到了。

  她观察了一会火焰燃烧,然后看着铁匠们是如何进行炼铁、铸铁,心中有了定准。

  他们采用的是“内加热”的办法,把碎的铁矿石和木炭分层加入炉中并鼓风燃烧来熔化的。

  这法子还是比较原始,现在邺国的冶炼技术参照宋朝后期……大概吧,她对炼金这方面只有笼统的了解,并不准确就是了。

  铁匠们一开始以为蔚大人只是带一个人进来参观了解进度,但他们进来之后,既没询问也没干扰他们,只是一个环臂靠站在门边,一个东看看西瞧瞧,跟个看稀奇的孩童似的。

  郑曲尺又跑到木挂架那边,将上面铸成的铁器成品打量一番后,就去找蔚垚了:“我还想去煅烧窑里看看。”

  蔚垚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对她也算是有求必应了。

  他又带着她来到熔炼铁矿石的窑炉旁,窑炉是很寻常所见的馒头型,以砖坯或砖砌筑,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烟囱等部分组成。

  刚靠近,一股火热的气息就直卷周身,这边的窑炉还不少,全都窑火点燃在烧着,周边堆砌着柴炭跟煤饼。

  “不知这一日可制石灰多少?”她喃喃道。

  “石灰何物?”

  郑曲尺当即改口:“是垩灰。”

  “先前所制全运输到鬼羧坡修筑城墙,眼下正在赶急,所剩无几。”

  她一看这窑炉,就知道她不行了。

  她原本打算学习一下书中的穿越前辈一样制造水泥,但显然现在一番观查下来,邺国的条件根本难以达到。

  难点有以下几点。

  制造水泥需要石灰岩跟黏土一起高温煅烧。

  其一,这其中需要的温度非常高,至少得1500度以上的高温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这跟简单的烧生石灰相比,要困难得多,至少在目前邺国的工艺条件下,很难做到。

  但这点对她而言倒不是不能解决。

  其二,水泥的部分原材料难得。

  其三,就算上面的全部解决了,还有一项研磨粉末的技术。

  水泥所组成的成分全都必须是一种极细的粉沫状态,现代工艺都是用大型的球磨机加风选来实现粉末化。

  但这里呢,拿什么来实现,磨子吗?

  就算这些都能够达到,但这工程就真不是一般的大了,她能慢慢来,这破损的城墙、这宇文晟、这游牧蛮子,甚至更多的潜在危险能等?

  所以她最终决定,先整一个水泥半成品来,虽然坚固性比不得正宗的水泥,但它却要简单好整很多啊。

  “能挪些垩灰给我吗?我想做一种比灰浆更加好用的混凝材料。”

  蔚垚不懂土木,他问:“这有必要吗?”

  郑曲尺跟他耐心解答:“你知道现在为什么城墙的石基不稳固吗?”

  “是因为你口中的灰浆?”他联想到她之前的话。

  郑曲尺点了下头,又摇了摇:“是,也不是,最主要的是,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蔚垚听得玄里玄乎,而旁边经过的一人也不自觉慢停下脚步,侧过头聆听。

  “这我能不知道?眼下是冬季。”

  “简单来说,就是天若不足寒,就无法由水凝固成冰,而铸墙的灰浆则正好相反,它倘若经过一个冬日的雪水寒露浸泡,无足够的气温跟太阳照射,来年就依旧只是一堆豆腐渣渣。”

  是这个理吗?

  蔚垚又想起她之前所说的话:“所以你是打算拿另外一种泥浆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