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海小说 > 都市言情 > 渣男必须死 > 第142章 太甲不明(下)

第142章 太甲不明(下)

 热门推荐:
  那医师面露难色“大人,您不要为难小的,孟监副命我。。。”

  “孟监副是我儿子,你听儿子的不听老子的?”说着,孟伦把身体往石台下面腾挪,而那医师见拗不过孟伦,也扶着他下了台子,孟伦走出屋,这时才看出,自己此时竟然是在他家里为附庸风雅而修的石室之中,似乎这医师也是觉得石室中的石台干净平整,利于处理伤口,才把自己搬到此处的。

  孟伦换上朝服,坐上几个厂卫抬着的轿子,来到宫门口,而到了宫门口,他则爬下轿子,在两个厂卫的搀扶下艰难地趔趄到皇帝寝宫前,对门前的宫女艰难地吩咐一声“大内侍孟伦求见。”

  那宫女急急忙忙地跑进寝宫内,没多久,周琢竟然亲自走了出来,虽然周琢脸色也有些苍白,但是看起来毕竟比孟伦精神许多。他跑到孟伦面前,搀扶着孟伦,眉头紧缩“孟伦呀孟伦,你怎么就被仇人给盯上了?没了你朕可怎么办啊。”

  “臣,不敢当。。。”

  周琢叹了口气,朝里面挥挥手“进来吧进来吧,我这边正在和一个熟人聊天。”

  “陛下的。。。熟人?”

  孟伦脸上呈现出一种不敢置信的惊讶,原因很简单,他陪在周琢身边已经有几十年了,甚至不知道周琢有哪些他不知道的能够成为熟人或是友人的人。他愣了两秒,随后开口道“那这位是?”

  周琢带着他边往里走便说着“是先皇后的弟弟,今年四十出头,岱州牧,征倭的时候跟着一起去过倭国,还算有些名气。”

  话说到这,孟伦马上就知道是谁了,岱州牧的确和陛下有旧,只不过人多数时候在岱州,以身体不好为由不怎么上京,基本上一年十二个月都待在岱州,曾经直接负责当年东征时的粮草事宜,是东海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两人很快就到了御花园,果然,他们看到一个面白无须的瘦削男人站在那里,正在赏花,那人听到背后的脚步声,急忙转身,躬身行礼“陛下,”随后直起身,看着孟伦“孟公公怎么受伤了?”

  岱州牧,高彤,在京城中的确没什么存在感的一位人物,因为他家本身是朔州的大望族,本身就不怎么喜欢上京。先帝北伐蛮夷的时候,高家家主拿出半幅身家支援北伐,得了个辽郡侯的大爵位,当时刚好丧妻的烈宗直接娶了高家的女儿。而东征的时候,参加了科举的高彤刚好被调度到岱州管理粮草,大军粮草供应充足完备,高彤又被记了一功。

  靖元皇帝晚年最为宠信的高皇后在靖元二十一年去世,靖元皇帝为了表达悲愤,直接把高彤从当时的抚宛郡郡守提到了岱州牧的位置。现在他已经在岱州做了四年州牧。

  当年高皇后没有留下子嗣,因此与周琢也是关系不错,周琢待高皇后如亲母,而自然也待高彤如亲舅。

  “高国舅!”孟伦看到高彤马上想要向下一跪,无奈肋下的伤口还没长好,忽地一疼,让他整个人直接趴在地上。

  高彤往旁边一闪身没有受他这大礼,随即笑道“孟公公多礼了。不过您这伤是谁整的?您缉事厂出身,不会疏松了武艺吧。”

  这带着点朔州口音的官话听着不知为何让人心中有些火大,但是孟伦又没有什么可以发火的事情,只能苦笑着答道“的确是疏松武艺,毕竟陪在陛下身边,免不得髀间生肉。不过这伤倒不是因为疏松武艺,是因为。。。”

  “不消说,我知道,”高彤笑着一摆手“被户部的人刺了,不过也正常,人在朝中怎么可能不与人生隙,只不过这位潘郎中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气一些,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拔刀相向的?这一刀没捅死您不说,还搭上了他自己的身家性命。”

  高彤这番话仿佛是盼着孟伦死一般,但是周琢也没说什么,毕竟他们都知道,高彤说话就是这个风格,不上京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因为他说话太得罪人,他自己也知道这点,但是似乎就是板不住嘴欠。

  他看了眼天中的太阳,开口道“陛下,时候不早,我差不多该回去喝药了,还请您保重龙体,您是国之根本,若是您身体染恙,恐怕朝臣也都难以安心。”

  说罢,他跪下一行礼,周琢客套了几句,随后高彤直接离开了御花园。

  高彤回到高家在京城旁边的别苑中,径直卧到烧热的土炕上,小厮给他端来一碗药汤,他一口喝干,随后急忙拿起旁边准备好的南国百果汤,喝了两口,叹了口气,而就在这时,又来了一个小厮跑到他身边,开口道“老爷,有人来访。”

  “谁?”

  “那人不愿报上姓名,但是要小的把东西呈给您。”

  高彤听了皱起眉“谁啊?”说着,结果小厮递给他的纸,果然上面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笔体。

  “江河日新”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但是仔细一看,却能看出笔锋过于尖锐,比起他格外熟悉的那个字体,少了几分内敛,张扬得有些过了头。

  “请进来吧,”高彤看到这字,大概已经知道对方的来历了,没过多久,一个戴着兜帽的男人走了进来,单膝跪在高彤身前。

  “见过高大人,还请高大人恕在下隐匿身形之罪。”

  高彤挥挥手,示意小厮出去,屋中很快就剩下他们两人,而高彤则看着那人“摘了兜帽吧,你学正然的字有三分相像,学到了皮毛,却没学到神魂,他的学生?”

  那人摘下兜帽,站起身“学生郭渺,见过高大人。”

  “果然是他的学生,”高彤一撇嘴,随后似乎突然想起些什么“诶,兵部员外郎郭渺,哦,你是闫文匡让我见你一面的那个?”

  “是,正是学生,”郭渺开口道“有些事情,想要与岱州牧相商。”

  “你说。”高彤打了个哈欠“说点有意思的。”

  “您觉得,大胤太平否?”

  听到这话,高彤冷笑一声“你什么意思?不太平你想怎样?”

  “学生没有其他意思,只想为国尽忠。”

  “你要是谈为国尽忠大可以光明正大报上名姓来谈,躲躲藏藏蝇营狗苟,你要是来谈为国尽忠,我就把辽郡侯的大印吃了。”

  郭渺苦笑起来“大人说话未免太过绝对,我换个说法,我想的是,为生民造福祉。”

  “哈哈哈哈,这区别可有点大,”高彤大笑起来“为国尽忠和为生民造福祉,可不是。。。”说到这,他突然愣住了,随后想了想,小声道“郭渺,这是正然的意思还是你自己的想法?”

  “与孙公无关,倒也有关,学生是想为孙公鸣不平,”郭渺低头道“满朝文武自先帝发病之后,便执迷党争,先有安党迫害禁军,引出靖元十三将军案,害死军中忠良无数,后有阉宦掌权,残害忠良,常戚李梅臣连遭毒手。孙公在朝中欲有作为,则处处擎肘,只得前往泓州等地以整顿武备为由肃乱安民。朝中已然是囚虎铁笼,孙公在其中,总是爪牙锋利,也难以有所改观。”

  “所以你的意思是?”

  “高公,我想如此这般。。。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