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楠海小说 >其他类型>她与她的她【骨科四爱】> 第894章 第一候选人

第894章 第一候选人

  “ ()”

  纽约,长岛,石溪大学。

  石溪大学,又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坐落于纽约市郊风景区长岛,是米国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在米国的公立大学的排名中,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享有“公立常春藤”的美誉,自1957年建校后,已经培养出多位著名人物,包括3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及1位菲尔茨奖、沃尔夫奖及阿贝尔奖三冠王。

  顺便说一句,谭振华旗下“MIPS”公司的现任负责人,MIPS CPU的发明人轩尼诗博士,也是这所学校的校友。

  而今天谭振华来见的这位第一候选人杨震吟博士,已经在这所学校执教了22年,不但是学校的终身教授、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更是校史上的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

  “振华,好名字,好寓意!”已经年过六旬的老人笑咛咛地望着他道:“不过,你怎么想到要找我的?”

  这样的问题当然早在谭振华的准备之中,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杨教授,实不相瞒,小子我打算在米国建立一座先进的实验室,这座实验室将从事基础物理、半导体、电子、通讯等方面的研究,而我想来想去,这座实验室的负责人,非您莫属。”

  杨震吟听完,微微点了点头,紧接着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是我?”

  谭振华毫不迟疑地答道:“因为您是三人之中,第一个回去华夏的。”

  杨震吟再次点了点头。

  他当然知道谭振华说的是哪三个人。

  若论及当前在米国的自然科学界中,最具声望的华裔,那当然非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杨、李、丁三人莫属,当然还有一位也够资格,也就是前文提及过的那位参加过“曼哈顿计划”,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 “物理学第一夫人”、担任过“米国物理学会APS”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会长的吴健雄先生,可惜,她与诺奖失之交臂。

  也就是说,如果谭振华想要找一位能够服众的华裔来担任他打算建立的这家名为“矩阵”的先进科学实验室的负责人,首选必然是这四人其中之一。

  但如果加上另外一个条件的话,那他杨震吟则毫无疑问地会成为第一候选人。

  因为,这四个人中,若论谁对华夏的感情最深,杨震吟觉得非自己莫属。

  这倒不是说另外三人不心怀故土了,只不过在杨震吟自己看来,那三位,瞻前顾后、婆婆妈妈的事太多。

  要知道杨博士第一次回新华夏的时间,是华米尚未正式建交,只是两国关系刚刚出现些许松动的1971年,是米国籍知名学者访问华夏的第一人!

  而且那次回华夏,他还做了一件一直令他引以为豪的小事——他有一位总角之交的一生挚友和学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正遭受迫害被关进了牛棚,而杨博士利用自己的国际声望,将这位挚友列在了他回华夏想见的人的第一位。

  于是,周首辅利用这个机会,不但将他的这位挚友召回了京城,还顺势帮一大批专家摆脱了困境。

  他的这位挚友名叫邓稼纤,华夏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弹元勋”、功列第一。

  在结束了这次访问回到米国后,他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多个城市举行了演讲,影响了一批米国人开始对华夏持友好态度;同时,在他示范作用影响下,一大批米国籍的华人学者纷纷开启了回国探访之旅,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献计献策。

  要知道,在当时华米关系还没有解冻、并没有正式建交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这是他的义务,也是他的责任。

  在这之后,他又干了一件与学术无关,却更令华夏人称道的大事——1971年上半年,他甫一回米,即应华人学生的邀请,穿梭在全米国各高校开展演讲,以在大陆的所见所闻,将华夏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示于当时占据绝大多数的湾岛、香江籍华夏留学生,感染了一批热血青年立下报国之念,随即联合历史学家何炳棣、数学家陈省身投身了华人留学生发起的,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被称之为“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

  1971年10月,他更是在美米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他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了“钓岛”是华夏领土的事实,为维护华夏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其实也是谭振华在那份名单中,将杨震吟的名字第一个圈了出来的重要原因。

  而且他还知道得更多。

  在另一个时空,杨震吟博士于2003年回到了华夏京城定居,并在他父亲曾经执教、他自己曾经得以授业的母校——华清大学开坛讲学,2004年9月13日,已经年届81岁高龄的他在华清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对这种被某些人批评为“作秀”的行为,他解释道:“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尽管只是为本科生授课,他依然坚持在每一次课前,都要花两个小时认真备课。

  而对于有幸聆听了他上课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得以有机会与国际上最著名的学者近距离交流,这种交流也许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意义上的学术价值,但,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无疑给了他们探究这个世界的本源更加积极的动力。

  就像当年30岁的他因为有幸获得了与爱因斯坦见面的机会,而获得的鼓励一样。

  谭振华更知道,这位在国际学术界声望隆重的老人,在他重生归来的那一年,公元2017年,放弃了米国国籍,彻底恢复了自己身为炎黄子孙的荣耀身份!

  良久之后,显然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杨震吟再次开口了:“振华,你答应我一个条件,再帮我找两个人来,我就答应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