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兼并目标
“ ()”
郑项青回到闻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拜访赵泉。
此时的赵泉正处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状态,在他的主导下,郑项青的迷你风扇出口项目如期推进,物资供应、物流运输等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而谢广丰拿下柳市无线电厂后,将一部分产品的生产工作转移过去,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看得见的发展前景立刻稳定了人心,无线电厂仿佛在一夜之间获得了新生,当月就实现了扭亏为盈。而新的黑白电视机项目已经完成了试制,开始小批量投入了本地市场并且取名为“雁舞”,获得了购买者集体点赞。
好吧这是一个要被谭振华吐槽到死的名字,可是柳市本就位于雁荡山脚,叫这个名字也没错。
赵泉的这番作为,当然获得了市里和省级轻工系统的一致好评,开玩笑,这么大金额的外汇收入就是赵泉硬邦邦的政绩,更何况他开闻州先河的推动兼并之举,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更是给他今年的年终考评添上了重重地一笔。
所以,见到郑项青前来,他的眉毛眼睛里全是笑意。
“哟,郑大老板,今天有空光临小庙,有什么指教?”
他现在和郑项青、石金宽、谢广丰这几个人已经混得精熟,所以彼此说话也就没了什么拘束,反而更显洒脱。
郑项青笑道:“赵局长,你就别寒颤我了,我哪算什么大老板,充其量就是个跑腿混饭吃的而已,不过,今天来找你,还真的有事。”
听说又是正事,赵泉也收敛了神色,他可知道这位郑项青的能量,他赵泉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政绩,归根到底还是这位郑项青带来的。于是他问道:“哦,什么事,说说看。”
郑项青先起身走过去关上了门,再重新坐下,开始将自己已经在香江注册了公司,投资100万美元,同时接到了米国的一笔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准备在闻州开设工厂负责生产的事情跟赵泉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赵泉摸着下巴问道:“所以,这家公司是香江华青投资的下属企业,对吗?”
郑项青回答道:“其实不是一家,应该是两家,一家负责生产无人机,另一家负责生产电池。”
“那这个投资,是用美元啊,还是用人民币啊?”
“当然是美元,其实就是用的当初卖迷你风扇的本企业留成。”
“嗯,我猜也是。当初你们的留成有差不多250万美元,按说投资100万也没什么问题,不过,项青,你这个情况,跟我们设想的引进外资的情况不完全一样,有点打擦边球的意思啊。”
郑项青忙道:“我也知道这个情况,不过,这个项目有点特殊,因为这个项目可能面临非常严格的供应资格审查,产品名义上都是卖给米国的一家进出口公司,而且还要处理一些国内目前不太容易接受的资金流转,所以,公司就只能放在香江。”
“不过赵局放心,国内这一块的经营保证都是符合各项政策法规的,而且,还有不便明说的某个部门也在支持这个项目,他们想通过这条渠道获得一些国内暂时不能生产的材料,所以,这个项目是有来头的,上面自然有人疏通。”
赵泉点点头,又问道:“那需要我帮你做什么?”
郑项青笑着说道:“赵局长,有两件事情要请您帮忙,第一件当然是这两家企业的营业执照。”
赵泉答道:“这个没什么难度,回头我跟工商局那边打个招呼,让他们加急给你办,这种涉及外资的招商引资项目他们很上心的,很快就能弄好,你正常向那边提出申请就行,第二件呢?”
“第二件恐怕有点麻烦。开厂么,当然需要场地和工人,这事情我一个人是办不了的,所以,只能麻烦赵局长出马了。”
赵泉皱眉了,因为这的确是个麻烦的事情。
依华夏当前的体制,现成的工厂场地一般都是归属国家或者国营企业所有,而那些所谓的集体企业,要不挂靠在大国营企业下并且使用这些国营企业原本的建筑,要不就象石金宽那样,租赁街道上的房产或者干脆就用私房开个作坊,要找现成的厂房那是相当的困难。
当然通过国土局拨地皮新盖建筑也是个办法。可是,别说盖房子,就地皮审批的那一大堆章要盖下来,没个一年半载都搞不定。
还有招工。
人员倒是好说,社会上的待业青年多呢,正愁没地方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不过,郑项青要搞的这两样产品,听着就是高科技,那帮子社会青年恐怕一时半会派不上大用,得找有经验的老工人带着。
可这又回到了老路。
这些老工人,也都是攥在国营企业的手里,让他们放人难度很大,而且就算单位肯放,估计人家工人自己还不乐意呢,凭啥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工厂里去啊?那工龄怎么算?级别怎么算?将来的退休工资怎么算?这些,都是问题。
这郑项青,真的给自己揽了个大活儿。
可这500万美元的首批订单诱惑又实在太大了,就算不能全部落到闻州,只要能争取到一半,也是个大政绩。这要是弄妥了,明年自己的晋升就又添一份把握,倒也由不得自己不上心。
想到这里,赵泉迟疑地说道:“项青,你这个事情,比较麻烦,这真不是我推诿,我刚才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办法可以试试,一次性解决你的场地和人员的问题,不过,把握不是很大,而且,也必须要袁书记那里点头才行。”
郑项青闻言就是精神一振。
实际上,这几天他也一直在考虑,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现在听到赵泉说有办法,当然振奋。他忙开口问道:“赵局,还是你主意多,我都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办法,你不妨说说看,让我好好学习学习。”
赵泉没理会郑项青的马屁,开口道:“其实也简单,就像老谢那样操作,直接找一家亏损的厂子,把它兼并掉,不就什么都有了?”
“这,能行?”
郑项青万万没想到,赵泉给他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这主意要是谭振华说的,他一点也不奇怪,可从赵泉嘴里说出来就让他诧异了,这位可是正经八百体制内的官员,要是说错了话,可不是光道个歉这么简单。
“行不行的我也不知道,这个大方向我把握不了,我看这样,你下午去找找袁书记,探探他的口风,如果他点头,那就没问题,如果他不点头,那你再另外想办法。”
也只有这样了,郑项青想了想说道:“那,赵局有没有合适的对象想给我推荐推荐,也好让我有的放矢?
“这倒是简单,我也不瞒你,我们闻州的小规模国营企业,倒有三成在亏损经营,有好些比当初的无线电厂还惨,日子快过不下去的也有好几家,我帮你看看。”
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摞报告,随即自嘲地说道:“这都是报亏损来要钱发工资报销医药费的。唉,这些个厂子,就知道张口要吃要喝,要能多几个你还有老谢这样,能为我分忧的多好。”
郑项青默然无言,看那摞报告的厚度,怎么也有百八十家,看来,这位赵泉赵大局长的日子过得也绝不逍遥。
赵泉翻开那摞报告,开始一家家的过堂:“苍南热水瓶厂,这个算了,跟你要做的东西差太远;建峰机械厂,这个也不行,规模大了点你恐怕吃不下;闻州纺织厂,这个更不行了,完全不挨着;柳市制鞋厂、文成紙厂……唉,这些都不行,没那个基础,啊哈,这家应该可以,项青你来看看怎么样?”
郑项青凑上去一看,只见那报告的封面上的大红印章上盖着几个字:
闻州市塑料二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