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处心积虑佞凤凰【5】
“ ()”
一连几天,凌蓁早上去主院请完安之后在那里吃早饭,之后就到书院练字。
练字到中午,回自己的院子吃午饭,之后午休。
午休之后按华汐的习惯是做女红绣花的,她最近正在绣一个扇面,不过凌蓁对这个真的不会而且不感兴趣,于是就表现出了已经腻歪了绣花,把绣活扔到了一边,改成了描花样子。
反正华家这么有钱,绣花什么的只是用来打发时间而已,想绣就绣,不想绣就不绣,没什么大不了的。
反正这技能又不用到人前展示,以前在影视作品中看到那些大家千金们坐到一起,少不免要比拼一下什么特长之类的,但是也没有当场表演绣花的,所以凌蓁十分心安理得地决定以后就不绣花了。
反正这种活计有丫鬟可以代劳的嘛,她已经发现另一个二等丫鬟碧茉,就是专门管绣活的,以此为专业,绣工比华汐可好多了,有好的不用岂不是傻吗?
凌蓁画画还行,就决定以后自己想要什么就画下来,让碧茉去绣就好了。
装模作样的画了几天花样子,凌蓁就又腻了,把下午的时间也改成泡书院,不过不是去练字,而是找里面的一些藏书来看。
她以前在现代,不止一次听说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很高深的,有一些譬如建筑或是医学之类的造诣比现代人还要精进,只不过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传了。难得来了一趟古代,她觉得应该抓紧机会多看多学。
学到了就是自己的,时间总不会白白浪费的。
每天待在内宅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吃饱睡、睡完吃,那才是浪费时间呢。
凌蓁没有去管陈衍明那边处理的事,不过华家父母反倒每天都会把交涉的进度跟她说一说。
华父华母是觉得自己只有这一个孩子,经过陈衍明提亲的事之后,他们觉得女儿已经长大了,又因为华家的家世,日后盯着她亲事的人还会很多,为免她容易听信于人被哄骗,他们觉得有必要多让她知道一些。
知道得越多,看事情会越明白透彻,就越不容易被言语鼓动,而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于是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五日之后,凌蓁从父母的口中就得知,陈衍明已经表态了,再过半个月之后就会搬出华家。
之所以还需要半个月而不是决定了就马上搬,是因为陈衍明不知道怎么的说服了陈家人,让他们一家子同意搬到桂城来,已经赁了一个小宅子了,还需要时间拾掇。
======
在凌蓁安心地在内院里三点一线地做个积极上进的米虫的时候,外院里的陈衍明却是坐立不安,因为刚刚华父让人把他叫到了外院他理事的院子去,说已经问过了华汐的意思,父女俩的一致意见都是不同意他的求亲了。
陈衍明觉得不明白,先前他明明利用每个月两次的进内院给姨母请安的机会找机会跟华汐接触,看华汐的意思,明明对他是芳心暗许的了,他是试探过华汐的意思,觉得有把握了才向华父透露想娶表妹的意思的,这个结果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细细回想了在华家期间跟华汐的往来,左想右想还是没发现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这越发让他懊恼。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莫不是他误会了华汐的意思?
但是如今说什么都没有用了,表明了不同意结亲的意思之后,华父还跟他说继续住在华家不合适,反正已经不在书院进学了,不如搬回村子里还能更静心读书。
华父话说得那么直接,让他连想装作不懂拖时间的机会都没有。
目的没有像预期那样达到,但是也没有完全灭绝希望,因此他也不敢就此多作纠缠,以免引起华父的反感。
虽说华家夫妇宠疼女儿,尊重她的意见,但是毕竟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如果华父对他的印象极差,还是不可能轻易同意将女儿嫁给他的。
再者,跟自己这个很难有机会见到面的外男相比,华父天天都能见到女儿,只要不遗余力地在华汐面前多说他的坏话,时间长了华汐也会被说服,会自己反对亲事。
而且他心里也有些怀疑,华汐不同意亲事,有可能就是被华父说服的结果。
华父不同意亲事他是不意外的,毕竟两家的家世相差得太远,虽说华家没人做官,是纯粹的商户,地位不如官家高,但是他也没有功名在身,跟华家完全没法比。
又不是不能找到家世相当的人家结亲,就算嫁不进官家,还可以嫁给家世差不多的商户,华父凭什么看上他?
看华父完全没有纳妾意思的样子,日后是打算把所有的家业都交到华汐手里的。
但是如果华家打算把家业都交到女儿手里的话,那干嘛要嫁女儿,选择招赘才是正常的作为,这样生下来的就是华家的后代,家业不会旁落他人之手。
他之所以敢提结亲之意,本来是以为摸准了只要华汐非他不娶,华氏夫妇就算再不愿意也不忍让女儿一辈子留在家里。
他先前偷偷给华汐送了不少富家小姐与贫困书生结亲成为佳话的话本子,里面明明有富家小姐为了能跟心爱之人在一起而反抗父母,以绝食之类的极端手段争取到家长同意的剧情的,本以为华汐会用上的。
然而在华父答复之后他一直留意着内院的动静,却没有任何的异常传出,其实早在那时他的心里已经有些不安,预感到事情似乎超出控制了。
陈衍明在拨给他住的小院子里如同热锅里的蚂蚁一般来回走动着,然而一点办法都想不到,最后只能接受要搬出去的结果。
但是搬回村子里去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跟华汐就再无可能了。
到了晚上,他吃完小厮送过来的饭,摸了摸肚子,终于想到了下一步能够做的。
陈衍明挑灯磨墨,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第二天一早托人带回到村子去。
到第三天响午,陈家父母带着小女儿敲响华家的大门时,陈衍明已经赁好了一个可供陈家一家四口入住的小宅子了。
陈家父母自然是知道陈衍明原本计划的,事实上如果不是一家人商量过,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的他们也不会花大钱把陈衍明塞到青山书院去镀金,好让他有一个名正言顺地机会投奔华家。
所以在陈衍明写了信说计划有变,让他们想办法再借一点钱搬到桂城来,好保持着跟华家的密切往来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