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楠海小说 >玄幻魔法>元末翘楚朱元璋> 第十九章 攻宁国遇强敌两帅受挫 造飞

第十九章 攻宁国遇强敌两帅受挫 造飞

  第十九章??攻宁国遇强敌两帅受挫??造飞楼朱吴王智克宣州(10页)

  1357年三月中旬的一天,中翼统军大元帅常遇春携统军元帅唐胜宗、右副元帅陈德,领兵元帅徐达携左翼左副元帅赵德胜、镇抚丁德兴等奉命协同攻打“周国”宁国路治所宣州城(今安徽宣城市)。随行的还有镇抚吴良、吴禎等。

  中翼管军总管桑世杰留守马驮沙(阴沙)。

  宁国路长枪元帅谢国玺袭击广兴府(今广德县)时成了吴王将领的手下败将,心有余悸,弃城而走。元臣拜布哈、杨仲英、万户府元帅朱亮祖及百户朱文贵闭城坚守。

  宣州城面积不大,但是墙高坚固,“周国”守军有五万余人,其中弓箭手就有一万。

  北宋南唐时期,宣州因地处“陪京之南,制天险之津梁,据三楚之襟带,境环千里,邑聚万民”。南唐后主李煜为了防御宋太祖赵匡胤南下进犯,令宣州刺史林仁肇重建新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三月,新城筑成,东临水阳江西面的一条支流。这条支流由南至北,叫宛溪河,平均宽度约为38米。流经东门处也有25米,成为城东护城河。

  宛溪河流入水阳江的下游有一条小支流,叫道叉河,由西南至东北流入宛溪河。由于这条小支流最窄处不到10米,不宜作为宣州路北城的护城河,刺史林仁肇便命令驻军2000多士兵和百姓在今日西头湾南路北侧,由西向东挖了一条壕沟与宛溪河水连通,作为城北护城河。宽约10丈(31.7米),深约2丈(6.3米)。西端沿着道叉河东侧向南开挖,便为城西护城河。今日古城西北的大坝塘路就是西北护城河与道叉河的分界。

  他还命令军民在城南开挖一条壕沟,连接城西护城河,宽约10丈,深2丈,从今日鳌峰公园龙首塔南面的宛溪河引入河水,再由城北护城河流进宛溪河。

  由于城西人工河略为弧形向西凸,而城东的宛溪河成弧形东凸,城墙临河而筑,东西均为弧形,城池形似乌龟。因此百姓把宣城叫作“乌龟城”。

  宣州城墙周长9里6步1(约合5031米)。高度连女儿墙约2.7丈(约8.55米)。

  东城墙长约1875米。北头约位于今日宣城区西头湾南路与澄江北路交汇处,南端约位于今日鳌峰公园龙首塔东南面。

  南城墙长约975米。东接东墙南端,西到陵西路与梅溪路交汇处东侧。

  西城墙长约1605米。南接南城墙西端,北到今日穆斯林宾馆正西状元府路西侧。

  北城墙长约687米。西接西城墙北端,东连东城墙的北头。

  城墙离护城河6丈(19米)左右。

  宣州宋城开有八个城门,均有城楼。元代继续使用,只是进行了加固维修。

  东门叫安定门,位于今日宣城区中山中路东头、济川桥西。

  东南门叫齐云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龙首路略过龙首塔一带。

  南门叫定寇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市委老干部局一带。

  西南门叫平寇门,约位于鳌峰西路与陵西路交汇处东侧一带。

  西门叫太平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中山西路与敬亭路交汇处的东侧。

  西北门叫集英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穆斯林宾馆西北侧的状元北路处。

  北门叫宁化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锦城北路与西头湾南路交汇处南侧。

  东北门叫胜敌门,约位于今日宣城区朱衣巷北端与澄江北路交汇处。

  北门、西门和南门的护城河上各建有一座木桥,供官民出行。由东门出城,则需摆渡过河。从此,宣州城规模未变,再未重新扩建。

  宣州守臣得知吴军前来攻打,便先把北门和西门的木桥用6尺(1.9米)高的原木栅栏封闭了。当吴军到达城北时,他们把南门的木桥也封闭了。每天都有弓箭手在城门上值守。有人上桥,他们就放箭射杀。

  常遇春、徐达选择西门和南门作为进攻点。他们本来准备架设浮桥过河的,看见木桥未毁,省了一份心。做好攻城准备后,他们先派工事兵在夜晚把木桥的栅栏拆除,黎明前把云梯车推过桥,攻城的“蚁兵”小队和负责掩护的弓箭手同时进入阵地。天一亮,常遇春和徐达所部同时发起进攻。

  城池防御,每个垛口布置两名弓箭手轮流放箭,平均十秒至少一箭。连续放箭,一分钟至少6箭。

  两部云梯间隔约10米,中间有6个垛口。云梯两边各有2个垛口出箭,对登梯的蚁兵构成钳形攻势。排头蚁兵每十秒至少要承受4箭的攻击,每分钟要承受24箭的攻击。虽然可以手持盾牌,但是顾得了左侧,顾不了右侧;顾了右侧,又顾不了左侧。若攻城方只压住3个垛口的弓箭兵,蚁兵依然凶多吉少。

  当初,元军围攻濠州时,一些红军也是这样对付蚁兵的。

  南城墙长约975米,约有650个垛口,周军在每个垛口安排了4个弓箭兵,分两组,轮换防守。还布置了4个长矛兵、两个大刀兵。整个南城墙头共有6500士兵。平均每平方米有两个人。他们有的坐在城台后缘女儿墙上,有的坐在台面靠着女儿墙,把整条后墙都占满了。一些长矛兵干脆坐在中间台面上休息,以逸待劳。

  西城头每个垛口也是4名弓箭手、4个长矛兵和两个大刀兵防守。

  常遇春、徐达所部各使用了10部云梯,攻到酉时(5点),也没有一个人攻上城头,每部云梯下都堆集了几十具蚁兵的尸体,4个小时死伤近

  2000人。攻打南门的徐达沮丧地下令收兵。西面的常遇春也无奈地收兵。

  徐达、常遇春接连攻打了三天都没有攻下宣州城,已经死伤6000多人。最后,常遇春不幸中了流箭负伤。

  吴王听闻后遂命太平府院判花云率5000兵前往支援。为了节省时间,花云率部出东门南下,跨过姑溪河后沿着乡道行军。过了永宁村后进入青山山区。

  他们沿着青山西麓前行,花云带领前锋部队到达第一个东西向山谷的谷口时,道路被从山坡绵延而下的原木栅栏拦住,原有一个栅栏竹笆门已经关闭。前面还横卧两块大石头。花云叫士兵上前搬开石头、撬开竹笆门时,从山谷南面山坡小树林里射出十来支短箭,射伤几个士兵。花云马上命令部队散开到乡路西面田地成排列阵。这时,从山谷里杀出一支几百人的土匪部队。花云只好率部奋战,他挥舞环子枪,杀死数名匪徒,双方士卒均有伤亡。

  土匪头领见吴军个个英勇无畏,不敢恋战,吹了一声口哨,众匪迅速撤回山谷。花云已知山坡上有弓箭手,没有下令追杀。但是进退不得。花云于是令部队后退50丈(约158米)安营扎寨,同时命一个百夫长率手刀队马上抢占山谷北面的山头,掩护一支50人的短弓队占据北坡,封锁谷口。手刀队从西北面慢慢爬上去,没有遇到阻击。他们加快速度爬到靠近谷口的山顶,望见对面山坡小树林有十来个人影。

  接到情报后,花云派遣50个手刀兵持盾牌爬上南坡,赶跑了土匪的弓箭手。然后命令一支50人的短弓队上山占据南坡。次日,大部队再次通过谷口时,土匪不死心,又想杀出来。结果被两面山坡上的吴军短弓队射死射伤数十人,这才乖乖撤回山里。

  部队前锋走了两里路,通过一条山涧,沿山脚转向南行时,突然从东面山坡抛下一些滚木雷石,砸伤不少士兵。部队被迫停止行军。花云只好派遣一支手刀队和一支短弓队悄悄爬上山涧的西坡山头,再越过山涧到东山头,从上而下歼灭了这股土匪。这一仗花费了一个时辰。

  花云部队又走了三里路,接近青山河的一条支流,距离一百来米,然后沿着山脚乡道转弯东行,准备在前面两里处过河。不料经过青山南面一个谷口时,从山坡上冲下一大批土匪,山谷里也冲出一批土匪,共有数百人。双方展开激烈的拼杀。吴军毕竟数量多,前锋有一千人,又经过训练,最后把这些土匪击溃。

  他们过河离开青山,沿乡道走了约30里到达水阳江北岸的黄池村。宿营时,吴王派来信使,通知花云不必增援常遇春,返回太平府,确保太平府的安全。

  朱元璋命令花云支援宣州的常遇春,只因一时想到他离宣州近,事后冷静一想:花云离开太平府,那里必然空虚,如果有敌军突然前来攻打,太平难保!太平府丢失,那应天府就危险了!故而改变初衷。

  再说周王张士诚听闻吴军围攻他的宣州,又从浙江调兵翻越天目山,打算绕过广德城前来援助。

  中翼统军元帅唐胜宗按照作战计划,事先已经率部进驻狮桥村(今中溪镇),做好了打阻击战的准备。

  狮桥村位于天目山区三条乡道交叉口的西面乡道,即可扼制东北方由安吉经丰城、杭垓而来的援军,也可防范西南方由临安经于潜、横路头前来的敌兵。最后,唐胜宗凭借险要地形扼守,击退了周国的援兵。

  三月下旬,朱元璋得知花云已经返回太平府,便带上宋思颜、冯国用、胡大海经太平、芜湖前往宣州。朱元璋首先慰问了常元帅,随后前往城西、城南查看战场,了解了城高、城宽、河深、河宽、城与河的距离以及地面的硬度等情况,然后登上城南梅溪山冈。

  他瞭望城中,愤愤地说道:“如斗之城,敢抗我师?”

  接着,朱元璋问大家:“尔等可知飞车耶?”陪同的徐达、赵德胜摇摇头。

  宋思颜问道:“可是建在四轮车上超过城墙的一种高楼,只能上一人?”

  朱元璋答道:“然。是比城墙还高的箭楼车,正面开有窗。”

  徐达憨憨地问道:“那为何叫飞车?”

  朱元璋扫了大家一眼,见没有人回答,就点名说:“冯指挥使,尔能说说耶?”

  冯国用也听说过这个名字,曾经思考过。他说道:“我们攻打和州时,元寇有一座飞桥,可以从城头放到城下。他们从飞桥出城偷袭了耿再成。因此我以为,不管是飞桥还是飞车,这个‘飞’字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高’,人在上面有凌空的感觉。第二个是‘突现’,一见必惊,像天上突然飞来似的。我寻思:此‘飞车’当初或许是叫飞楼车。常人说话都喜欢省字,有人带头说成‘飞车’,众人跟着说,时间久了,原名就忘了,子孙后代就不知‘飞车’是何物了。”

  朱元璋满脸微笑,夸道:“说得好!说得甚好!尔等这回知晓这个指挥使了。他博览群书,那可不是白览的!这个‘飞’,我想到了第一个意思,然未想到第二个。冯兄启发我也。我们要造出祖宗发明的飞楼车,要它突现于宣州城的面前,使敌军胆战心惊!”

  接着,朱元璋又说:“我们先造两辆试试,做宽点,站两个人,居高临下射杀,掩护云梯兵破城。宋参议,此事你来协赞冯兄一起谋划,画样后给我看。”

  根据常遇春和徐达讲述的周军“火力”情况,又在梅溪山冈看见守兵几乎布满城头,朱元璋又产生一个想法。当天晚上写了一纸手令,命郭兴带领500名长弓手携10000支长箭到宣州。

  宋思颜和冯国用设计出箭楼车的初稿后,按比例缩小10倍制作样品,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他们修改图纸后再次制作模型,没有什么问题了,图纸基本定稿。

  宋参议把图纸和模型拿到朱元璋的营帐,一边让他观看,一边讲解。

  楼车底盘长14.2尺(约4.5米),宽4.1尺(约1.3米),用边长0.48尺(约15.2厘米)的方木制作。采用卯榫连接。

  箭楼最高平台自底盘起高28.4尺(约9米)。箭楼结构分为三段制作,全部采用卯榫连接。

  下部框架结构15.8尺(约5米)高,为第一段,平面长4.5尺(约1.42米),宽3.8尺(约1.2米)。四角方柱边长3.2寸(约10厘米),与底盘左右帮卯榫连接。

  中部框架结构12.6尺(约4米)高,为第二段,平面长3.8尺(约1.2米),宽3.8尺。四角方柱边长3.2寸,与第一段框架左右压柱梁采用卯榫连接(前后各短11厘米)。

  上部楼阁框架结构6.3尺(约2米)高,为第三段,平面长3.8尺(约1.2米),宽3.8尺。尺寸和中部一样,四脚压四头,怎么连接呢?在这个楼阁的左右正中各加一根方柱,边长均为1.9寸(约6厘米),与9米平台框架左右的压柱梁卯榫连接。前后叠压的横梁中间,钻孔打入1至3根竹钉。

  楼阁前面正中开一个箭窗,宽1尺(约31.7厘米),可以射杀正面8米远时左右6个垛口内的敌兵。这时第6个垛口离窗口大约38尺(约12米),可以百发百中。内设推拉窗板,不放箭时可以遮掩,留缝观察。因为是俯射,窗台高3.5尺(约1.1米)。以后攻击6米高的城楼也便于放箭。窗口高1.9尺(约0.6米),上沿离地5.4尺(约1.71米)。楼阁内可以站两个弓箭手,轮流放箭。

  楼台地板前半部分固定,有1.9尺(约0.6米)宽。后半部分地板,一半固定,一半可动,作为进出口的门板。它与一边的楼板通过户枢(门轴)连接,可从下方向一边掀开。

  地板门为正方,边长1.9尺(约0.6米)。门板也是正方,边长2.2尺(约0.7米)。门口下方是一段略斜的木梯,长12.6尺(约4米),宽1.5尺(约0.48米),起点是箭楼第一段的平台,梯脚离后门边0.95尺(约0.3米)。这个平台自底盘起高15.8尺(约5米)。其后面外部有一条固定在平台横梁和底盘上的斜梯,宽1.5尺。梯脚距底盘后端1.3尺(约0.4米)。这部斜梯同时起到拉固箭楼的作用。

  5米高楼阁在前面正中开有一个小箭窗,窗口也宽8寸,也有推拉窗板。此箭窗用于偷射城头的敌兵。由于低于城墙高度,偷射时须仰射,窗台高4.5尺(约1.43米),可以挡住头部以下身体。窗口高1.2尺(约0.38米)。

  这个楼阁可以安置1个弓箭手,如果顶部楼阁有人受伤,可以上去替换。

  箭楼前后端还各有两根原木斜支柱,平均直径0.32尺(约10厘米),固定在底盘上。上端固定点在箭楼四角方柱3米高处。前支柱脚中心距箭楼前端1米,离底盘前端0.4米。后支柱脚中心距底盘后端0.9米,离箭楼后端1米。从侧面看,斜支柱与箭楼3米高平面形成等腰梯形,稳定性较好。

  为了防止箭楼车在推行时因路面不平引起左右歪斜、倾倒,在其四角方柱外侧左右10尺(约3.2米)高处,各安置两根防倾倒斜支柱,皆3.8米长。两柱之间用一根纵杆连接。在10尺支撑点下方8尺(约2.53米)处方柱上各安置一根横梁,固定斜支柱。全部卯榫连接。四脚端离水平地面10厘米。

  在箭楼两侧内面,每3米高,安装有“x”形剪刀撑,采用边长0.16尺(约5厘米)方条。交叉点采用凹槽对合。第二层剪刀撑(6米高)恰好把第一段箭楼和第二段箭楼拉住。

  箭楼5米平台,2米高的前面和两侧用木板封闭,从2米高起直到楼顶,四面都用木板封闭,为了秋冬时挡风。9米平台楼阁顶部也用木板封闭,前高后低(后柱1.8米高),外表刷桐油,以防雨水侵蚀。5米台以下的前面和两侧,采用竹篱笆封闭。从底盘后端到箭楼内,全部铺板。底层可以藏兵。

  箭楼两侧2米高还设置有斜顶挡箭板蓬,长2.5米,水平宽0.9米,蓬檐离地1.3米。挡箭蓬前端超出箭楼前柱1米,后端超出箭楼后柱0.3米,采用三根斜方撑固定在底盘上。用来保护推车兵。在箭楼四柱两侧0.65米高各有一根推车长把手,可由4人双手推车。

  楼车前轮轴位于箭楼前斜柱双脚连线处,后轮轴位于箭楼后斜柱双脚连线处。四轮直径0.6米,6根辐条。

  朱元璋听完宋思颜的详细介绍,比他想象的还好,很满意,同意按照这个设计制作。

  箭楼车造好后,朱元璋主持召开了战前军事会议。他的营帐靠后正中有一张方桌,方桌前有一块三角支架长方图板。朱元璋坐在图板的左边文椅上,冯国用站在图板右边。宋思颜坐在冯国用右边的文椅上。两边纵向各有4把文椅,坐着常遇春、徐达、胡大海、郭兴和郭英等3个总管。这次,朱元璋扩大了参会人员范围,破例通知弓箭队的镇抚和工事队的镇抚参加。两人坐在末端临时增加的方凳上。

  朱元璋首先讲话,说道:“我们的云梯攻城方法是跟元寇学的,此法不善。云梯分得开,两边垛口对登梯的步兵形成夹击。而我们的弓箭手少,战线长,兵力分散,不利掩护攻城。这次遇到周军强大的弓箭部曲,这种攻城的弱点暴露无遗,白白牺牲几千兄弟。这不怪尔。此后,我们改变攻城术,要以最小的代价攻取城池。我和冯指挥使、宋参议商议后,想出一个新的攻城法,现由冯指挥使讲给诸位听。诸位仔细听,听完想一想,看看还有甚么问题。”

  接着,冯国用说道:“这块板上有张攻城图,下面我结合这张图来讲,大家则易理解。”

  长方图板上贴着一张草图。最上方从右至左写着三个字——攻城图。三字下是一条城墙垛口图形,画有24个垛口,中间10个垛口上方编写了序号(右数一至十),每个垛口向下画有小半截梯子的图形,像“月”字,多了几横。中间10个垛口右边有7个垛口,第一个垛口上方写了一个“右1”字,自左向右依次是“右2”、“右3”……,直到“右7”。中间10个垛口左边也是7个垛口,第一个垛口上方写了一个“左1”字,自右向左依次是“左2”、“左3”……,直到“左7”。

  右1、右2垛口之间下方画有一个正方符号(□),中间有一根纵向箭头(↑),代表箭楼。其下方标明“甲”。左1、左2垛口之间下方也有一个正方符号(□),中间也有一根上纵向箭头(↑),代表箭楼。其下方标明“乙”。

  两座箭楼符号之间画了3条长横线,代表三排战墙(挡箭墙)。与10个序号垛口基本对齐。第三排战墙正中下方有一个小圆圈,中间有个“人”字,代表短弓队指挥官。它的下面有两条水平波浪线(﹌),与24个垛口线基本平齐,代表护城河。对着右1垛口、左1垛口的护城河图形上各有两条垂直短线,代表架设的两座浮桥。从右至左分别标明甲、乙。

  冯国用先说明攻城的目标和部队:攻城,重点进攻相对薄弱的一面。这次选南城,具体部位定在南门(定寇门)到西南门(平寇门)城墙中间的10个垛口和左右两边的7个垛口。总长大约113尺(约35.8米)。攻城掩护部队是四个弓箭队,一个长弓队,500人。三个短弓队,120人,分为中路队60人、右翼队30人、左翼队30人。另外还有六名特士,也是短弓手。登梯攻城部队分两路,每路暂定1000人。徐达所部一路,常遇春所部一路。每路分成20个小队,每队5组,每组10人。

  冯国用停顿了一下,开始指着草图解说:攻城分四步走。第一步,攻城器械和短弓队预先潜入阵地。攻城当日卯时(5点)、天亮前,把留在河对岸的云梯车,选10辆推到中部这10个垛口前,距离大约两丈(约6.3米)。推车兵就在挡箭蓬里等待天亮进攻,携带手刀,以防不测。然后把两辆箭楼车推过河,进入阵地。右边箭楼对准右1、右2垛口之间的女儿墙,着重击阻右1、右2垛口。

  离垛口25尺(约7.92米)。带上25尺的绳子量准了安置。左边箭楼对准左1、左2垛口之间的女儿墙,着重击阻左1、左2垛口。距离亦是25尺。箭楼与中路阵地的战墙之间是步兵进攻登梯的通道口。

  派两个手刀兵进入箭楼底层,作为暗哨警戒。派两队巡逻哨,在箭楼两侧第一排战墙里悄悄巡逻,防止敌人潜出破坏箭楼。这是我们最最重要的器械,绝对不许出事。每座箭楼顶部楼阁隐蔽两名弓箭特士。中部楼阁隐蔽一名弓箭特士。箭楼一到位,这六士马上进入岗位,监视城头。若发现敌兵点燃火苗箭,欲射箭楼,马上射杀。除此,切勿惊动敌军。

  说到这里,冯国用指着图上的长线说:同时,工事兵把这三排战墙安置好。中路战墙,每排10面,对准10个垛口墙。甲箭楼右翼的战墙,每排6面,5面对准右3至右7垛口,1面挡右侧。右翼短弓队击阻右3至右7五个垛口。乙箭楼左翼战墙,每排6面,5面对准左3至左7垛口,1面挡左侧。左翼短弓队击阻左3至左7五个垛口。

  第一排战墙距离城墙3丈(约9.5米),第二排距离第一排5尺(约1.6米),第三排距离第二排也是5尺。战墙摆好后,短弓队在天亮前潜入阵地隐蔽。中路阵地,每排20人。左翼右翼阵地,每排10人。

  这种战墙属于竹木结构,是朱氏红军夺取太平城后,由冯国用设计、李善长负责制作的。高约1.4米,长约1.4米。在朱元璋攻夺集庆(金陵)城对付元军的马军时发挥过巨大作用。

  讲完第一步,冯国用接着说:第二步,云梯靠墙,长弓队放乱箭,攻击城头。天微亮时,把云梯车推到10个垛口。一部云梯堵一个垛口,中间不留空口。同时,500名长弓手到达护城河南岸,排成五排待命。第一排离河边一丈(3.17米)远,距离城墙约17丈(53.9米)。因此,各排长弓手要注意控制力度。图上我只画了一排。当战鼓敲响,声音很重、较慢,是命令长弓队放箭。

  从第一排开始,依次轮流向城头放乱箭,杀伤城头聚集的敌兵。

  鼓声一响,攻城步兵前10组先过桥登梯。徐达5个组通过甲桥从中路弓箭队的右侧前进,登梯进攻序1至序5垛口。常遇春5个组通过乙桥从中路弓箭队的左侧前进,登梯进攻序6至序10垛口。当鼓声变轻、速度较快,长弓队停止放箭。

  冯国用停顿了一下,不时指着图纸继续说:第三步,短弓队放箭,掩护攻城步兵。当鼓声变轻,速度较快,就是命令短弓队放箭。短弓队由郭英指挥,在第三排挡箭墙中间这个位置,根据鼓声举旗下令。从第一排开始,三排依次放箭。每排按序两人同射一个垛口。即中路阵地右起,第1、第2名弓箭手专射序1云梯垛口。第3、第4名弓箭手专射序2云梯垛口……第17、第18名弓箭手专射序9垛口。第19、第20名弓箭手专射序10垛口。只是击阻,不管有无人也。即6名短弓手分三组轮流封锁一个垛口。

  右翼阵地、左翼阵地和中路阵地同样,每两人专射一个垛口,三排6人轮流击阻一个垛口。让步兵安全登梯。当步兵离垛口还有7尺(约2.2米)左右,对应的6名短弓手停止放箭,以免误伤我兵。

  短弓手小组有点像现代的定点机枪手,近距离密集攻击一个点。

  这时,朱元璋插嘴问道:“郭英,到垛口四丈多的射距,尔等短弓手可以百发百中乎?”

  郭英想了想,答道:“十之七八,应可。”

  朱元璋接着说:“那不行!还须加强训练。明日把箭楼车拉到射箭场,在箭窗下挂上靶子,贴一块垛口大的白布,让他们距离5丈试射。前面摆一堵战墙,模仿实际。两人一组同时放箭,每人放10箭。记下名字和射中数。射中8箭以上的,组成甲队。射中5至7箭的组成乙队。5箭以下的淘汰,当步兵。甲队和乙队分开训练三天,再校(音:较)比。10箭10中的进入甲队,10箭9中的进入乙队。敌军24个垛口,射距恁子短,我们的弓箭手必须封死它。至少要有60人做到百发百中,封死中间10个垛口。”

  讲完这段话,朱元璋请冯国用继续。

  冯国用接着说道:第三步,当鼓声变轻了,速度快了,箭楼也开始放箭。先重点射杀10部云梯侧翼2个垛口的弓箭手,就是右1、右2、左1、左2垛口,封死这4个口,保护登梯步兵的侧翼安全。当步兵接近垛口,对应的中路短弓手停止放箭,甲箭楼开始主射右边5个步兵接近的垛口;乙箭楼主射左边5个步兵接近的垛口。中部楼阁的特士射杀侧翼两个垛口的弓箭兵,共同掩护步兵上城。

  箭楼顶部的特士,必须百发百中,保护步兵进入垛口。

  讲完第三步,冯国用说道:第四步,步兵登梯攻城。每组10人登一个垛口云梯。徐达所部攻城队登序1至序5垛口云梯,在甲浮桥南岸列队待命。常遇春所部攻城队登序6至序10垛口云梯,在乙浮桥南岸列队待命,鼓声一响,第一队5组兵立即过桥,登梯攻城。徐达所部登上城头后向东面进攻,杀过南门城楼后,后续部队杀下城打开城门。常遇春所部登上城头后向西面进攻。杀过西南门城楼后,后续部队杀下城打开城门。

  夏四月乙巳是朔日(初一)。丁卯(二十三)日卯时(5点)前,天已蒙蒙亮,一切准备就绪。

  宣州护城河南岸站立五排500名长弓手。其中部后面5米远摆着一座5尺(约1.58米)高的木台。前面站立着郭兴。朱元璋端坐木台正中,头顶罩着一把没有任何装饰的大黄伞,面对宣州南城。左右站着宋思颜、冯国用。背后偏右站着胡大海。

  木台左前方3米处有一面竖立的大鼓,木台右前方3米处也有一面大鼓。指挥台左右和后面3米处有几个帐前亲兵警卫,30米处还有几十名帐前亲兵士警戒。

  当天色稍微明亮时,冯国用低头对朱元璋说:“上王,可攻也。”

  朱元璋应道:“下令耳!”

  于是,指挥使冯国用举剑大声喊道:“听令!敲慢鼓,放长箭。”

  节奏缓慢而沉重的鼓声震动了战场。随着一阵阵鼓声,离城墙70米左右的长弓部队实施了远距离攻击。数千支乱箭像暴雨一样集中落到100米长、约300多平方米的城头,聚集的周兵毫无防备,死伤一大半。

  放到第八次,发射了4000支长箭后,冯国用举剑喊道:“听令!敲快鼓,进攻!”

  这时,短弓集群队像现代的机枪火力点,密集的短箭射得24个垛口的周兵几乎抬不起头。“飞楼”的特士就像狙击手,距其最近的4个垛口的周军弓箭兵纷纷丧命。城头的士卒看见俯视他们的“飞楼”不断射出夺命箭,惊慌失措,有的躲到女儿墙后,不敢在垛口露头;有的则窜往两边远处躲避。

  10组步兵已经爬上云梯,几乎没有遭遇周军箭矢的阻击。不到半个时辰(一小时),就有两组蚁兵进入垛口,展开了城头争夺战。接二连三,过了半个时辰,又有三组蚁兵跨进了城头。

  又过了一个钟头,十个垛口全部打开,吴王的2000步兵像10条蟒蛇,不停地爬上城头。接着变成两股洪水,分头涌向东面和西面。守卫南门的杨仲英看见自己的部队节节败退,吴军即将杀到定寇门城楼,为了保命,赶紧下城主动开门,缴械投降。百户朱文贵不愿投降,先杀死妻妾,然后自刎而死。

  万户府元帅朱亮祖带领所部在平寇门内的街道拼死抵抗,最后被活捉。

  朱亮祖,六合县(今南京六合区)人,初为地方义兵(民兵)元帅。朱元璋攻占太平路后,他前来归降。后又攀附张士诚,背叛离开,数次打败吴王的军队,吴王诸将一时没有谁能够战胜他。

  这次朱亮祖被捆绑带到吴王的面前,朱元璋问道:“今日如何?”

  朱亮祖顺其自然地答道:“是非明已,生则尽力,死则罢了!”

  吴王敬佩他的坦诚和勇气,把他释放使用。如此,朱元璋又得到一员大将。

  不过,这个曾经降后又叛的将领对朱元璋还是心有不服。后来进军福建时就不按吴王的军事计划办事,变相害死参军胡深。

  吴军占领宁国路宣州城,获得降军四万多人,战马一千余匹。于是,朱元璋组建了第二支马军,仍然交给常遇春统领。

  这次攻城的步兵对箭楼赞不绝口,对掩护他们的集群短弓队感激不尽。不久,宁国路(宣州城)西面、西南至东南的辖县南陵、泾县、旌德、宁国相继被吴军夺取。

  注:南唐时,1里=558米;1步=1.555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