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海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407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407节

 热门推荐:
  所以,再靠这帮人护卫,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太上皇不想让舒良来负责他的安全,他其实也没有别的选择。

  …………

  土木堡距离宣府其实很近,驰马不过两个时辰便可以抵达,即便是普通行军,也就是半日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事实上,在当初王振(?!)决定在土木堡驻扎的时候,随行的文武百官就曾经竭力劝谏过,希望大军能够坚持一下,急行军赶到宣府城内,再行驻扎。

  但是,却被无情的拒绝了。

  于是,错失良机,当夜土木堡便被也先大军包围,再想走已经迟了。

  九月的土木堡,已经临近冬日了。

  太阳高高的悬在天上,却感觉不到丝毫的温暖,北风呼呼的刮,想刀子一样刮得人脸上生疼。

  时间能够埋葬一切痕迹。

  短短一年的时间,土木堡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也只有宁静!

  那一场惨烈的大战,给了太多人永远抹不掉的印象。

  无论是普通的百姓,还是巡逻的官军,乃至走南闯北的商人,在走过土木堡时,都会下意识的绕行。

  没有人说得清楚这是为什么,或许,仅仅是因为,虽然这片土地上,已经看不出血战的痕迹。

  但是,夜晚嚎哭的风声,总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于是,在足足一年多之后,这片土地的平静重新被打破。

  从天色熹微,刚刚破晓的时候,就有一大队官军,携带着各式各样的祭品和用具,开始无声的布置起来。

  没有人刻意去指挥,但是,所有的人都默契的不发一言,井然有序,似乎在来到这片土地的时候,就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悲拗之意。

  待天色渐明,朝阳初升。

  在土木堡的最高处,也是曾经明军大营的中心,中军大帐的位置,筑起了一座高高的祭台。

  祭台并不繁复,但是却十分齐整,围绕着整个祭台,是一杆杆或破旧,或被血染红的军旗,随风招展,飘摇在天光之中。

  那是战死在土木的官军,代表的旗帜。

  在土木之役后,即便是千头万绪,局势殆危,朱祁钰依旧第一时间,命令周边的关隘收拢散落在土木堡的每一杆军旗。

  大明没有办法把他们每个人带回家,但是,可以将他们的旗号,送回京师!

  时隔一年,旌旗仍在,无数将士已成枯骨。

  祭坛的正下方,站着三个人,迎着初升的朝阳,默默地注视着旁边忙碌的军士们。

  其中一人身着蟒服,自然便是东厂提督太监舒良。

  但是,在这个场合,舒良却没有站在主位,甚至,都没有站在左侧这个地位稍高的位置,而是屈居在右侧。

  站在舒良旁边的人,虽白发苍苍,但是却难掩虎将本色,背脊挺直,立如青松,身披一身略显陈旧的盔甲,腰间悬着一柄长剑,样式古朴,但是只消看过一眼,便能惊觉其中的煞气。

  这是一柄以血染,以命铸的战场杀伐之剑。

  京营提督大臣左军都督府都督昌平侯杨洪!

  同时,也是前任的宣府总兵官,曾经令瓦剌和鞑靼闻风丧胆的“杨王”!

  原本应该在京城执掌京营大权的他,竟然在此刻,出现在了土木堡。

  阳光洒在杨洪苍老的脸上,他就这么站着,按剑而立,望着招展的一杆杆军旗,脸色无比的复杂。

  但,即便以杨洪的地位,也并没有站在主位上。

  真正站在主位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久违了的,少保兵部尚书总督两边军务大臣……

  于谦!

  今天的于谦,和往日格外的不同,最特殊的,就是他穿上了一件和舒良相似的大红色织金蟒袍。

  与此同时,他的腰上,同样悬了一柄华丽的仪剑。

  这件蟒袍和仪剑,皆是天子所赐!

  这也是朝中众臣,一直对于谦羡慕嫉妒恨的原因之一。

  但是于谦性格低调,这御赐的蟒袍剑器,他一次也没有用过,都是恭恭敬敬的供奉在府中。

  可这一次,在接到舒良传来的旨意之后,他却命人连夜将蟒袍和长剑送过来。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些埋骨此处的英灵们,值得他用最高的礼节,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战有败者,为将帅之过!

  为国死战之人,当受敬重!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高高的升起,负责布置的官军将士,在布置好祭台之后,便一层层的围绕着祭台列队,面容肃穆。

  终于,沉寂了整整一年的土木堡,再次出现了声音。

  说话的人是于谦,他的口气冷静,但是却难掩失望之意,道。

  “舒公公,时间差不多了,开始吧……”

  舒良没有说话,只是抬起手,指了指远处腾起的烟尘……

  第512章 缘由

  顺着舒良手指着的方向,于谦和杨洪二人望了过去。

  远处有一支队伍,大约两三百人,缓缓朝着土木堡的方向行来,打头的是宣府总兵官陶瑾,其后是杜宁,耿九畴,李贤,朱鉴等一干文臣,骑马迎风,衣袂翻飞。

  在队伍的中心,是一辆明黄色的马车。

  太上皇,来了!

  见此状况,于谦和杨洪都不由有些惊讶。

  他们二人之所以赶过来,都是接到了天子的诏旨,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也清楚在宣府发生的事情。

  当日,舒良在总兵府内院所说的话,并不全是为了逼迫朱祁镇,有一部分,的确是真话。

  也是天子的原话。

  “……二十万官军战死土木,是为了掩护太上皇突围,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们到底为此付出了性命。”

  “如今太上皇安然归京,自当给他们一个交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牺牲没有白费,如此,这些官军将士的在天之灵,方能安息……”

  所以,这一场祭奠,势在必行。

  太上皇如果不愿意来,就由于谦这个兵部尚书,和杨洪这个前任宣府总兵官,代替他来主持。

  不多时,远处的队伍渐渐走近,马车在前方百步,悠悠停下。

  于谦和杨洪对视一眼,同时抬步迎了上去,舒良自然也是紧随其后,三人同时朝着车驾走去……

  时间回到昨天。

  总兵府的内院当中。

  送走了杜宁和朱鉴,袁彬重新回到房中,却发现,太上皇一脸失神的坐在榻上。

  “陛下?”

  试探着叫了一声,便见太上皇对他摆了摆手,道。

  “你放心,朕没事。”

  略停了停,朱祁镇忽而叹息一声,看着袁彬和哈铭继续道。

  “朕现在能够相信的,唯有你们二人了,你们告诉朕,土木祭奠,朕该不该去?”

  这……

  袁彬和哈铭对视一眼,皆有些迟疑,他们心里清楚,对于土木一战,太上皇其实是心中有愧的。

  但是,一旦过去祭奠,势必相当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一点对于太上皇来说,同样难以接受。

  不过,作为袁彬自己来说,他还是觉得,太上皇应该去祭奠一番的。

  只是这个话该怎么说,却需要好好斟酌。

  于是,踌躇了片刻,袁彬方谨慎道。

  “陛下,无论胜负,祭奠牺牲将士,皆是惯例,这是给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礼节,您身份尊贵,若愿意亲自过去祭奠,自然是这些将士的荣耀,若是不愿,遣将领过去代祭,也是一样的。”

  “不过,宣府距离土木堡并不算远,陛下过而不去,朝中恐也会有议论。”

  “此臣之愚见,请太上皇三思。”

  朱祁镇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却没有说话,而是露出一丝思索之色。

  不过,这沉默的时间,未免久了些。

  片刻之后,朱祁镇对于袁彬的话不置可否,偏头问道。

  “哈铭,你觉得呢?”

  于是,二人便会意,哈铭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袁校尉所言虽有道理,但是,陛下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归京,如此方能社稷安稳,宗社奠安,此乃大局,故陛下心中纵有悯祭战死将士之心,亦是小情,当需暂且割舍,以回京为要。”

  虽然说袁彬已经被授予了世袭指挥佥事,加广威将军,事实上,已经从低阶军官一步登天,成为了真真正正的贵族。

  但是,有过在迤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交情,私下里无论是朱祁镇还是哈铭,对袁彬都维持着原来的称呼。

  这句话,算是给太上皇递了个台阶。

  于是,朱祁镇顺理成章的道。

  “朕自然是想要去祭奠一番的,毕竟,这些将士都是为朕效死,但是,你们也瞧见了,舒良那个奴婢,对朕步步紧逼,甚至敢干出动兵围府,强闯行宫之事。”

  “朕如今在路上,孤掌难鸣,圣母和朕可以信任的诸多大臣,都在京师之中,唯有尽快回到京师,才能真正安稳下来,所以,祭奠之事,只能待回到京师之后,再寻时机了。”

  此刻四下无人,朱祁镇说话也少了几分顾忌,隐晦的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当然,他这么说的最大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袁彬和哈铭跟他有患难之情,不想因此让他们对自己心生嫌隙,毕竟,朱祁镇自己心里也清楚,于情于理,他都是该去祭奠一番的。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