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海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342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342节

 热门推荐:
  于是,两拨人合成一拨,共同到了英国公府。

  在花厅当中各自落座,最先绷不住的是朱仪。

  看着还算镇定的张輗,这位小公爷皱着眉头道。

  “二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说好了,只是让几位世伯帮忙去敲个边鼓,壮壮声势,怎么就搞成了这个样子?”

  言语之间,颇有几分怨气。

  张輗苦笑一声,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他能够理解朱仪的心情。

  这次被杖责的十七家勋戚里头,有两位侯爵,一位伯爵,都是看的成国公府的面子。

  但问题是,成国公府不比英国公府。

  至少,英国公府有爵位在身,张軏虽然身陷牢狱,但是还没有被罢官,还是都督同知,张輗也是京卫指挥使司的都督佥事。

  因此,许多的府邸愿意帮忙,看的不仅是交情,也是英国公府的底蕴。

  但是成国公府不一样,现在朱勇死了,爵位迟迟不定,朱仪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护驾将军。

  所以这几位勋臣肯帮忙,实际上就是顾及姻亲关系,以及之前和朱勇的香火情而已。

  这种交情本来就是越用越淡,用一次少一次。

  结果现在,帮忙反倒帮出了祸事,即便面子上不怪罪,但是这几家勋臣,心里必定和朱仪生了隔阂。

  这和当初说过的大不一样,让朱仪如何能不生气。

  这个时候,焦敬也沉着脸色,跟着道。

  “不瞒二爷,过来之前,老夫刚刚去探望过宁远侯和宁阳伯,两位虽是常年在外行军,战场搏杀之人,但是毕竟年事已高。”

  “宁阳伯还好些,受了三十杖,虽然下不了床,但是还算清醒,但是宁远侯可是受了四十余杖,被生生打到了昏厥。”

  “老夫过府时,大夫说发了高热,现在都还没醒,能不能挺过这一关还未可知,这件事情,二爷恐要给个解释。”

  几句话将张輗到了嘴边的话给噎了回去。

  原本他想说,是任礼奏对失当,给了天子口实。

  可焦敬这么一说,他再怪任礼,就显得太没有人情味了。

  人家为了你差点连命都豁出去了,结果你说人家是咎由自取,未免太让人寒心。

  这点人情世故,张輗还是懂的。

  面对两人的质问,张輗想了又想,最终才道。

  “两位稍安勿躁,这件事情的确出乎意料之外,小公爷放心,因为此次登闻鼓之事而被杖责的府邸,老夫明日会备上厚礼,逐一登门致歉。”

  “另外,崇安侯,泰宁侯,兴安伯几家勋贵,除了备礼之外,老夫还可以做主,将这几家的后辈子弟调入京卫指挥使司或是五军都督府中,算是聊表心意,请小公爷替老夫转达。”

  朱仪心里也清楚,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打都被打了,又不可能真的跟英国公府翻脸,所以他也就是替这几家府邸多讨要些好处罢了。

  要知道,金银财帛什么的,大家都是勋贵,谁家没点底蕴,倒是不甚在意。

  但是安排子弟进入五军都督府的机会,可是难得。

  虽然说勋贵之家,都是有世袭罔替的丹书铁券的,但是一个家族要兴旺,仅靠一个人是不行的。

  只有源源不断的后辈子弟,能够在军府或者卫所当中占据要职,偶尔再有个别出色的,能够混上些军功,相互帮衬之下,家族才能长久发展。

  过去的这十几年里,太上皇信重英国公府,放任张辅把持五军都督府。

  这就导致了,成国公府一系的勋贵子弟,在英国公府有意无意的打压之下,只能从底层的校尉,书吏等等一步步做起。

  那些不够优秀的,更是直接就被淘汰了,五军都督府当中,除了从各地升任上来的军官,就是英国公府的人。

  如今,张輗肯让渡出一部分名额出来,给这几家府邸做赔礼,也还算是有诚意的。

  脸色略有缓和,朱仪开口道。

  “世伯客气了,小侄方才一时情急,有所失礼,不过这次的事情,的确闹的沸沸扬扬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是去鸣冤而已,怎么会闹得这么大?”

  朱仪和焦敬都是没有早朝的资格的,因此,他们对于情况的了解,都是通过别人的转述。

  但是这次的事情太过突然,他们都还没有详细了解当时的情形。

  于是,张輗苦笑一声,将殿中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老夫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天子一改之前的温和之风,下手如此严苛,任侯……”

  张輗本想说任礼不够机变,但是看了一眼焦敬,还是改口道。

  “任侯不过一言有失,就被天子抓着不放,生生打成了这个样子。”

  “下了朝之后,老夫也遣人去打听了,大略也有了几分所得,原来,在老夫等人进殿之前,那帮文臣就指责勋贵纠结聚众,胁迫朝廷。”

  “想来,正是因为这次,天子才顺水推舟,大打了一番杀威棒,毕竟,天子是那帮文臣扶上位的,肯定偏宠他们。”

  这番话说的不错,但是却不完整。

  焦敬听完之后沉吟片刻,别有意味的望着张輗道。

  “话是不错,但是那些文臣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想来是因为前番镇南王一案闹得太大,老夫也隐约有所耳闻,刑部最近正在讨论如何修改登闻鼓制度。”

  “这个时候,二爷带着这么多的勋臣去击鼓,岂能不引起文臣的反感?这件事情不管任侯是否认还是承认,恐怕迎接他的,都是天子的雷霆之怒,所差别者,无非是如何惩罚而已。”

  “话说回来,这种情况,三爷在筹划的时候,真的没有料到吗?”

  张輗愣了愣,旋即便挤出一丝笑意,道。

  “驸马多虑了,三弟纵然有谋,也非算无遗策,镇南王一案结束之后,三弟便出使瓦剌,京中对于登闻鼓之事的后续反应,三弟都不知道,焉能提前算到?此次之事,实乃意外。”

  焦敬也是一笑,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纠结。

  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问。

  收敛了神色,焦敬正色问道。

  “二爷,登闻鼓一事无论罚的再重,都算是过去了。”

  “老夫想问的是,咱们之前明明商议好的,这次击鼓,只是让锦衣卫将案情公布出来,然后再借各家之力施压,以许彬拿不出证据为由,将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

  “为何到了最后,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要在文武百官面前廷鞠此案呢?”

  第425章 巧舌如簧张二爷

  焦敬和朱仪虽然是一同过来的,但是二人的目的却各不相同。

  朱仪纯粹就是为了自己的那几家勋贵被杖责,而过来诘问缘由,顺便讨些好处的。

  但是焦敬,他是外戚,和这些勋贵其实并无多大的交情,要讨说法也轮不到他。

  所以,他之所以过来,是因为七日后的廷鞠。

  要知道,现在他们面临的困境,其实就是使团一案的内情,一直被天子捂得死死的。

  事情拖的越久,就越容易产生变数。

  天子拖着这件案子迟迟不肯结案,无非就是想要从萧维祯和张軏的口中,撬出一些东西来,进而佐证许彬的话属实,然后败坏太上皇的声誉。

  所以按照张軏的说法,要解决此事,就得快刀斩乱麻。

  具体来说,就是纠结着一帮勋贵去敲登闻鼓,逼迫朝廷不得不正面回应这件案子。

  毕竟,登闻鼓是太祖所设,这么多的勋贵同时借登闻鼓请愿,天子也不好再以什么事关重大为由,继续遮遮掩掩下去。

  到时候案情公布出来,必然会引起朝堂的议论。

  涉及到太上皇,也就涉及到了皇家尊严,社稷体统。

  到时候这些舆论的压力,势必会让天子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

  只要萧维祯和张軏能够咬死是许彬主谋,说他是为了脱罪而诬陷太上皇,那么迟迟拿不出证据自证清白的许彬,自然就会被定罪。

  所以按照原定的计划,敲登闻鼓,纠结勋贵施压,都只是为了让天子公布案情而已。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要廷鞠,这就不得不让焦敬心生疑虑了。

  他总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面对焦敬的疑问,张輗叹了口气,道。

  “驸马爷莫急,原本老夫的确是打算按照商定的来做,但是进了殿中,老夫看到天子杖责一干勋贵之时,却改了主意。”

  焦敬皱了皱眉,没有说话,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于是,张輗继续道。

  “当时在殿中,天子雷霆震怒,群臣皆不敢言,老夫却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子到底打算将此案拖到什么时候?”

  “须知,此案已经拖延了不少时日,朝野上下已经有不少大臣上本询问,只是都被天子压了下来,但是这终究不是个办法。”

  “这次诸勋贵敲响登闻鼓,无论天子是温言抚慰,还是一怒杖责,其实都不能解决问题,相反的,这么一打,反倒会让朝野对于此事的关注度更上一层楼。”

  “所以,老夫当时便想,登闻鼓事件一出,天子大怒是大怒,但是势必要就此案给廷臣一个交代。”

  “何况案子拖了这么久,要是天子有办法让萧大人和舍弟翻供,早就动手了,若是没有法子,那么一直拖着不肯结案,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当然不是张輗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准备好的说辞。

  只不过,由于天子杖责群臣的举动,让这番说辞更有说服力了而已。

  果不其然,说完之后,焦敬便沉吟起来,不过思索了片刻,他觉得始终不得要领,便索性问道。

  “二爷到底是什么意思?”

  张輗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道。

  “老夫说句题外话,天子登基也有一段时日了,难道驸马爷没有发现,这些日子下来,从最开始的瓦剌之战,一直到之后的镇南王一案,互市之议,件件桩桩,最终都是天子获利。”

  “就拿镇南王一案来说,老夫后来查过,宁阳伯等人审讯镇南王期间,东厂曾经大肆查找数年前从武冈举家搬迁到京畿附近的人家。”

  “朱音埑之所以能够那么快的找到证人,只怕和东厂脱不开关系。”

  说着,张輗冷笑一声,幽幽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