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海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240节

皇兄何故造反? 第240节

 热门推荐:
  随着老岷王的昏倒,殿中顿时一片混乱,幸好准备宫宴的内侍经验丰富,早就备好了太医在偏殿等候。

  太医上前诊断了之后,上前奏道。

  “陛下请放心,岷王爷只是一时急怒攻心,臣开一副方子,照方抓药,好好歇息几日便可恢复过来。”

  能够服侍宫宴的太医,个个也都是善于察言观色之辈,明明带着急救用的银针,但是却偏偏说要开方子。

  众人放心下来,于是上首天子道:“既然如此,来人,先送岷王爷回十王府。”

  于是有几个内侍上前,按照太医的嘱咐,小心的将老岷王扶起来,往偏殿去。

  这个时候,一旁的镇南王忽然“哐哐”的在地上磕了两个头,悲切道。

  “陛下,今日之事,实是因为我们兄弟不和,导致父王急怒攻心,为人子者,此为不孝也,臣甘愿受罚。”

  “但是父王年迈体弱,如今又有此一病,臣心中实为担忧,臣如今嫌疑未脱,不敢奢求陛下放臣回十王府侍疾,但小儿音埑,却和此事无关。”

  “父王素来喜爱这个孙子,还请陛下恩准,让音埑陪父王回府,小心照料,替臣略尽孝道。”

  应该说,镇南王的反应还是很快的。

  他的这一番话落下,底下顿时又不少宗室亲王,对他好感颇增。

  宗室之内,讲究的不是什么律法规矩,大家同宗同源,讲究的是亲亲之谊,孝悌之道。

  很明显,镇南王的这番表现,很合他们的心意。

  于是,周王率先开口道:“陛下,镇南王一片孝心,实为可嘉,请陛下恩准。”

  襄王也跟着道。

  “陛下,周王叔所言甚是,今日之事,实在荒谬,广通王和阳宗王二人,大闹宫宴,蓄意攀诬不说,如今竟将亲父气的昏厥,如此不忠不孝之辈,所言岂可轻信?”

  “以臣看来,当将此二人关押到宗人府待审,以安宗室之心。”

  襄王所说的,基本上就是在场大多数宗室的想法。

  应该说,襄王能够在宗室当中保持这么长时间的贤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擅长见风使舵。

  此言一出,不少宗室亲王也跟着附和,想要尽快解决掉这场糟心的闹剧。

  “陛下,今日宫宴,君恩臣等领受,但是岷王叔祖既然有恙,我等也不好继续饮宴,还请陛下将广通王等二人押到宗人府候审,散去此宴吧!”

  天子似乎也有些心动,皱着眉头犹豫不定。

  见此情况,底下的宁阳侯陈懋却有些按捺不住。

  瞥了一眼旁边被岷王昏厥吓得发愣的广通王二人,他不由暗骂一声废物,就这么被岷王那个老东西一闹,就变得这般六神无主,怪不得密谋了这么多年,还是被朱徽煣吃的死死的!

  这桩案子,是肯定不能当廷审下来的,他们所求的,也不是在殿上就定了镇南王的罪,而是要重审此案。

  现如今这帮宗室只提要关押广通王等人,却对镇南王只字不提,还说什么重审?

  何况,他们要将这件案子重审,那就要定死!

  镇南王这些年积累的名声,和广通王,阳宗王这两个劣迹斑斑的混账,对比实在太过明显。

  所以如果要定他的罪,那么整个审案的流程就必须要透明,不然的话,很容易让宗室们质疑结论的公正性。

  单凭宗人府,要扛住这么多的宗室亲王的压力,实在是有些困难。

  何况,这件事情最大的作用,是在朝野掀起舆论。

  可是宗人府管理的都是宗务,整个审讯核查的过程都是对外保密的。

  都保密了,还掀的起什么风浪。

  在成安侯府的时候,陈懋和广通王再三确认过,那份诗词绝对是真正的证物,镇南王的亲笔。

  既然如此,那么自然是要闹得越大越好。

  无奈之下,陈懋只好上前道。

  “陛下,臣以为,无论广通王和阳宗王为何而向朝廷举报,此等涉及仁庙尊严之事,都不可轻忽,理当详查。”

  “宗人府虽掌管宗务,但是从未审过此等大案,何况此案重大,仅凭宗人府,恐怕结论很难服众。”

  毫无疑问的,陈懋的这番话引来了在场大多数宗室的不满。

  不过,鉴于陈懋掌管宗人府事,且他南征北战,威名赫赫,很多的宗室都只是对他怒目而视。

  顶着这么多不满的目光,陈懋深吸了口气,虽然有些无奈,但是还是坚定的道。

  “陛下,事涉仁庙,又是宗务,并非小事,臣请陛下恩准,由宗人府主审,大理寺,都察院协同审讯,查明真相,还镇南王一个清白。”

  话到最后,陈懋还是略微委婉了几分,但是依旧挡不住宗室们对他扑面而来的怒意。

  不过,陈懋的这个举动虽然得罪了宗室,但是却符合在场大多数朝臣的心思。

  宗室当中出了如此事务,不管是为了朝廷的尊严,还是皇家的体统,老大人们都必须要查个清楚明白。

  如果有机会的话,老大人们也不吝于借此机会,再打压一番宗室。

  当然,也有嗅觉灵敏的,隐隐察觉到了这桩案子背后可能引发的隐患,眼中露出一丝担忧之色。

  但是总体而言,大多数的朝臣,在习惯了朝廷打压宗室的前提下,都还是倾向于好好审一审的。

  于是,众人都抬头看向天子。

  这一次,天子倒是没有犹豫很久,沉吟片刻便道。

  “既然如此,就准陈侯所请,由宗人府,大理寺,都察院联合审讯,东厂监审,详查此案。”

  说着,天子扫了一眼底下跪着的广通王等人,继续道。

  “不过,周王叔祖和襄王叔说的也有道理,今日之事,乃是广通王和阳宗王二人挑起,你二人搅乱大宴,当众大闹,理当惩治,便暂关押于宗人府大牢,待此案查明,再行处置。”

  “至于镇南王,朕念其一片孝心,准其回十王府,与朱音埑共同为岷王叔祖侍疾,但不许出府,亦需配合宗人府审讯,证其清白。”

  如此处置,虽然不算是最好的,但是也算勉强照顾到了双方的意愿。

  因此,两边也都没再多说,各自行礼,这场大宴便算是画上了句号……

  第291章 准备收网

  正旦结束之后,老大人们这一年的任务,才算是真正的结束,接下来是“长达”两天的假期。

  没办法,太祖皇帝留下的制度,年假只有三天,从除夕日到正月初三。

  本来,这中间虽然夹杂着正旦大朝,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走个过场。

  可谁又能预料得到,今年的这个除夕和正旦,竟然会接连发生这么多的大事。

  虽然说大宴已经结束了,但是老大人们都有所预感,正月初三朝廷开印之后,朝廷必然会有一场大的风波。

  当然,就算是再担心,过年的人情往来,故旧走动,还是不能耽搁的。

  因此,各家各府依旧是热热闹闹,往来频繁。

  甚至于,因为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很多府邸之间的走动,都比往年要更加频繁了不少。

  朝廷封印,朱祁钰这个天子,也终于能够得了空闲好好的歇一歇。

  不过,即便是在这个时候,还是有人在到处奔忙的,比如,带伤上阵的东厂提督,舒良公公。

  作为天子的耳目,负责着监察京师的大小动向,过年的时候,东厂不仅不能歇着,反而要更加上心。

  要知道,这个时候各家的走动情况,是否单独谈话,宴饮,都是十分重要的情报。

  日子一天天的过,一转眼,半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但是让老大人们感到意外的是,朝廷当中依旧平平静静的,什么波澜都没有。

  唯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鞑靼的首领脱脱不花派遣了使团,要来大明和谈。

  据边境传来的军报来看,再有半个月的时间,使团就差不多要到京了。

  脱脱不花代表的鞑靼,实际上属于旧元势力,因此,这些年来,鞑靼和大明一直保持着敌对的关系。

  这一次脱脱不花主动派遣使团,虽然名为和谈,但是实际上已经算是变相的在示弱。

  这对于大明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消息。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舒良一身暗青色的棉袍,轻手轻脚的走进了乾清宫,道。

  “奴婢给皇爷请安,您吩咐的事情,都办妥了。”

  见天子的目光扫过来,舒良又继续解释道。

  “该传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另外,武冈那边,奴婢也已经派了人过去,快马加鞭的将人给带回来,顺利的话,半个月内,人就能到京城了。”

  这些日子以来,舒良这个东厂提督,可算是奔忙的很。

  既然提前查到了广通王等人要拿前岷王世子做章,那么朱祁钰当然不可能,真的就什么都不做。

  他之所以放任广通王等人闹事,是为了能够找机会推动宗学。

  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大明如今的朝廷运转速度还是很快的。

  正旦大宴上的诏书,在朝廷开印之后,一条条的便开始被逐渐贯彻下去。

  宗学自然也不例外。

  按理来说,这件事情是宗务,原本该由宗人府负责。

  但是,宗人府一向是由勋戚来代掌,而负责教授宗学的老师,却要从翰林院选授。

  让这些士林华选,去勋戚手下任职,他们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

  不仅他们不愿意,朝廷当中的臣大佬也不满意。

  于是,在经过了一番争论之后,这件事情,最终落到了礼部的胡濙老大人身上。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宁阳侯陈懋,并没有将精力放在这个上头。

  而且由于大宴上头,陈懋的一番表现,让很多宗室也对他没有什么好感。

  胡濙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虽然天子在大宴上提过,要暂且搁置宗学,但是事情落到了他老人家的手里,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