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海小说 > 其他类型 > 郢州富水 > 第320章
  许是这几日的奔波烦累,也许是适才的情意缠绵,让郑郁突入暗地,周边一切宁静,身体放松,他在林怀治臂弯里睡去。

  与曲炜相见的地方是在永宁坊的一家清静酒肆雅间,郑郁早先就在此等着,而曲炜则是入了夜才来。

  夜禁开始,长安各坊关门。坊间的热闹流不到长街上,一张长案摆于榻上,郑郁与曲炜相对而坐。

  “朝中的利弊,砚卿看清楚了吗?”曲炜不紧不慢地倒好酒,推至他面前。

  郑郁颔首致谢,答道:“身处水央船上,周身一切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你可是知晓了二郎的死因乃是毒?”曲炜蓦然笑问。

  果然如林怀治说的那般,曲炜早就知晓了真相,郑郁念着曲炜说的事,平静道:“知道。就是不知惠文太子留了何物于我?”

  怎料曲炜没有回他的话,只是又问:“你查到他死的真相了吗?”

  郑郁一怔,避开那个沉痛的真相,敛眸答道:“中书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岂比做到如此地步。”

  “他不做,那大家会换了他。”曲炜叹了一口气。

  郑郁沉默了,他很迷茫,昨夜林怀治说的话还在耳边。他观这几年的风风雨雨,官场往来。他早已看清,这对君臣是至死方休的存在,若是刘千甫不去做这件事,那德元帝会换人做。

  帝王御术便是如此,若有把柄在手,这人用起来更是放心。何况这些年,刘千甫对他最是忠心,底下有不听话的臣子就有中书令弹劾,想修什么庙宇宫殿,中书令也会竭尽全力为他办好。

  国库没钱,中书令就会抄家臣子送钱来。这个人只忠于他,不会听任何人。

  曲炜看出郑郁的迷茫,说:“二郎跟我说过,你是个忠义的孩子。”

  “我是吗?”郑郁想起江南和朝堂的变化和妥协,垂眸问道。

  “自然,忠义原本就不在细微狭小事上。”曲炜说,“许多事由不得自己选择,声名亦如此,谋大事者须放得下情爱。”

  听这话,郑郁抬眼看向曲炜,郑重道:“但圣人说,爱民如子。情含万物生,爱养天下民,天子是天下人之父。”

  “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曲炜立马肃声道,“你如何确定大家会读这些圣人书?”

  郑郁坚定道:“所以需要我们读。”

  “是需要你们读后用所想所感去效忠他。”曲炜看着郑郁好似在追忆什么,平静地说:“选官选德,但如今的朝堂有几位这样的人?将相如此,何况储君?”

  这话是在说林怀湘品德不行,过分依赖刘千甫。

  “就算朝廷不怎么样,但龙椅上坐的人必须是林氏皇族血脉。”郑郁低声道,“郑家永远追随天子,我们守的是大雍,是大雍的百姓,这是国亦是家。”

  曲炜朗声笑道:“好一个是国亦是家。”随即问:“你不想换一个君父吗?”

  郑郁转头确定屋内外无人接近,皱眉低怒:“此乃谬言,曲公慎之。”

  “宁王都要动手了,你猜成王和太子在想什么?”曲炜的面容斯文,但说话起话来,却是大胆露骨。

  郑郁饮了口酒,沉声道:“太子祭祀惠陵,天命已达。”

  “二郎没有猜错,你果然是书读透了。”曲炜一只手在怀中寻摸着东西,叹道,“宁王与太子,若是这两人赢了,他们的昔日政敌成王你觉得还会活下来吗?”

  这个残忍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在郑郁心中盘桓了许久,不论这三人谁做皇帝,都不可能会放过昔日政敌。他郑郁不止是郑郁,他还是郑厚礼的儿子,一旦有差父兄在战场上用血汗换来的荣光将会消失殆尽,甚至留下千古骂名。

  一边是林怀治,一边是父兄。郑郁选不了,选谁都会有极大压力和折磨,他从头到尾想做的只是除掉刘千甫,还朝政清明。

  可无奈这两年一直身处外地,今年才返京,他想着依江南两年的政绩在。这一次德元帝定会将他留于京中任职,那他便有机会铲除刘千甫,从而也能在皇子夹缝中保住林怀治。

  屋内的沉默延续片刻,郑郁低声道:“我会尽我所能保住衡君,可势力微薄。”

  “二郎很疼这个弟弟,他设想的万种结果都一一应验。”曲炜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放在案上推给郑郁,说,“孩子,去做你想做的事,老夫鼎力支持。二郎留了这封信,希望能到帮你。”

  历尽世事的长者用温柔的语气宽慰着郑郁,郑郁看见案上太子火漆印信完好的纸,悠远熟悉的药香一下飘进鼻间,抬眼颤声不确定地问:“惠文太子留给我的?”

  曲炜点头,郑郁手在衣料上磨蹭几下,他直直地盯着那信,许久后才颤抖着拿起展平。

  映入眼帘的是记忆里的熟悉楷字,郑郁凭借屋内微微跳动的烛火,看清了书信内容。

  阿郁:

  展信舒颜,此信写于德元十七年十二月廿六日,我自知不久于世,故此留决信托于舅父曲炜处予你。见此信时,你定已得知真相,天家无情,阿耶厌我许久,是我少时无知,曾以有数年父子之情,妄念他于我尚有爱怜。却不知帝王本淡薄爱欲,皇权更迭下,君臣父子安有完好?

  我已是夜台之下白骨一具,魂归天地不聚世间。但卿尚存,请勿以我为念,心神辗转不安。近来忆少时与卿同席树下,大论天下时弊,古今往来,君明而臣直,民赖天子话权存生,若上未存百姓肤苦,意权术任佞臣惑主媚上,则失诤臣亦失天下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