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海小说 > 历史军事 > 青杏 > 青杏 第96节

青杏 第96节

 热门推荐:
  其实加了红糖的红豆沙是有一点儿甜腻的,可是外面红扑扑、里面白生生的小圆子却不腻,咬在嘴里还有嚼头,让它们这么一调和,整碗甜汤还真就不腻味了,当然,刚才吃炸鱼炸肉和酸辣粉的油腻火辣也都没有了。

  “还真不错,来小二,会账吧。”食客掏出一串铜钱放在桌子上。

  小二欢欢喜喜的收了钱:“承惠六十八文。”

  “哎,你先别走,我问你,你这嘴皮子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把你家厨子的手艺方子都倒了个干净,不怕你们东家收拾你啊?”食客叫住小二,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小二哈哈一笑:“嘿!多谢客官关怀,您听明白了这做法,小人就算是办好了差事啦!咱们东家开这个食肆,可不单是为了赚这个吃食钱,还有那头呢!您各位都听会了,是不是想自己做来吃?或者自家也开个小食肆?那您不得买粉条买淀粉?喏,那边儿,咱家就卖啊!咱们这食肆后院现开着作坊呢,粉条跟淀粉,一斤也卖,一千斤也有货!”

  总算把该说的词儿都说完了,他放了心,笑呵呵的去招呼下一位客人了。

  “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另外一张桌子上坐着的中年食客拈须微笑,接着吩咐身边的小厮,“去跟他们柜上说,咱们要买五百斤淀粉,问问他们能不能给送过去。”

  “老爷,咱家可是大酒楼,他这儿这菜色也进不了咱们酒楼吧。”小厮有些纠结,“别买回去大师傅不用。”

  “咱们也有不少炸菜,用得上,粉条也要些,这东西虽便宜,可是做素斋倒是不错的。”中年人解释了一下。

  小厮领命去卖粉条的柜台处排队了,中年人才自语了一句:“食肆送方子,倒也有趣。”

  许杏尽管很想去看看食肆和作坊销售处的营业情况,可是身份所限,并不好直接跑过去查看,只能在府里等消息。

  同喜端了一盘子水果进来,看她神色有些严肃,便微笑道:“夫人也别急了,再有一个多时辰天就要黑,到时候同贵指定来的,您先吃点儿东西,很快就到了。”

  “嗯,我也知道着急没用,可是就忍不住要想想。”许杏笑笑,也转移了话题,“这是什么?咦,柿子?”

  同喜就道:“是呢,刚才厨房来回说今儿采买的见到了新鲜的柿子,觉得难得,便买了呈上来了。”

  许杏拿起一小块柿子尝了一口,只觉得十分香甜,连忙问:“欣姐儿他们那里都送了吗?”

  同喜道:“送了的,不过都不多。今年秋天冷得太早了,有不少柿子在树上就冻了,这样熟透又没冻过的很少,要不说难得呢。”

  “这里出产柿子?”许杏来到这里不到两个月,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还真没来得及好好了解一下本地的物产,“我怎么记得甘州并不盛产柿子呢。”

  “奴婢问了,这东西凉州产得多,城外山上就有不少柿子树,咱们府上没有庄子,也没出过城,所以不知道。”同喜回答,“不过这边好像没有柿饼,一般都是吃新鲜的,要不就是放在外头冻住,冻柿子能吃一冬天呢。”

  “这样啊……你去看看,还有几个,给我拿俩来,咱们试试烘柿饼。”许杏很久没折腾果干了,之前在南龙晒的橙枣干还没卖到北地,她再也没吃到过,没想到这里有柿子,真是太好了!

  第185章 柿子枣子

  天色擦黑的时候,同贵回府里来汇报食肆第一天的经营情况了。

  只是她才刚见了礼,还没来得及开口,许杏就道:“你出门方便,给我留意些干鲜果子,别忘了。”

  饶是同贵跟随许杏多年,对她算是十分了解,一时之间也没反应过来。

  同喜就笑着给她解惑:“夫人听说凉州产柿子,正想着烘柿饼呢,又懊恼知道得太晚了,恐怕错过了旁的好东西。”

  这么说同贵就明白了,她笑着答应一声,这才说起今天开张的情况:“晚食还在卖着,铺子没打烊,因着天黑了,我就先回来了。方才我跟请来的刘掌柜粗略的核了一下账目,刨去成本人工,食肆那边能净挣六百多文,晚上若是卖得好些,八百文当是有的,柜台那边今天有两家酒楼进货,走得多些,净利就有三两多。”

  “这倒是不错了,作坊那边呢?我之前说让你们分开账目,各记各的账,分别核算,怎么样了?”许杏问。

  同贵连忙回答:“都分开了的,作坊是作坊的,按今天的出货量,作坊的盈利也有四两。”

  许杏点头:“这样说来,今天能有八两多到九两的净利,倒还不错。不过酒楼进货这样的事情不是天天都有的,所以正常营业的话一天能有一两多的净利,也不赔本。再看几日吧,若是能稳定下来就先这样,收红薯的事儿得落实好,别断了原料。”

  同贵答应了,又道:“现在红薯好收,秋天收下来的红薯多,家家都有剩的,咱们贴了告示,又让伙计们家去知会亲戚乡邻,省城附近有不少人家都知道这事儿了,您放心吧。”

  “那就好,你赶紧家去吧,明天不用特特过来,过几日再来跟我对对帐就是。”许杏觉得没什么要嘱咐的,看着天色已晚,就叫同贵回去,等同贵一脚出了房门,她又叫住人,嘱咐了一句,“别忘了果子的事儿。”

  同贵笑着回头:“放心吧夫人,明天一早我就去踅摸。”

  许杏终于觉得了一点儿不好意思。

  长青进屋的时候正瞧见同喜在笑她,便问:“你家夫人今天怎么了?新铺子开张如何?”

  同喜连忙往外走,嘴里回了一句:“好得很,夫人正高兴呢。”

  “回来了?我这儿正琢磨事儿呢,偏她们打趣我。”许杏叫他去换衣裳吃饭,“我去看看宁哥儿洗手了没有,你快些过来,我的铺子还不错,开门红。”

  长青看着她风风火火的背影,露出个浅笑。

  吃过饭,许杏才说:“你尝尝这柿子,我觉得比咱们老家的更甜。问了问,竟然说这里都不做柿饼,只冬天吃冻柿子,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长青拈起一小块柿子吃了,也点头:“是很甜。凉州这里有很多柿子,本地人并不觉得如何珍稀。其实这里虽说坡地多,土地也稍显贫瘠,可是有林子,果子也不少,我记得风物志上有记载,凉州肃州一带也有许多枣树,红枣和枣花蜂蜜都是不错的。”

  许杏双手相击,瞪大了眼睛看着长青,满脸佩服:“我可真是糊涂了,还到处吩咐人打听,直接问你就对了嘛!”

  她说完就扭头叫秋风:“你去跟袁管家传个信儿,说让采买的人去买凉州特产的红枣和枣花蜜来,我要尝尝。”

  秋风领命出去,长青才微笑着拍拍许杏的肩膀:“怎么,你要做这些果子的生意?我却是要泼个冷水的,这些东西虽说吃着好吃,可是终究不是什么金贵之物,也不新奇,不见得能卖得出去。”

  许杏并不反驳,只是说:“我想试试看,如果能加工好,说不得就能放得更久,也能卖得更贵了,到时候再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说不得能成为凉州特产呢?”

  隔了一天,袁管家刚来复命,说买到了品相较好的枣子和蜂蜜,同贵也提着一大筐子枣子过来了。

  他们倒没互相比拼一二,不过都确认了,凉州这里确实出产一种叫做“狗牙枣”的枣子,鲜吃脆爽甘甜,干吃香甜软糯,是本地人都爱吃的果品。

  “还是你袁大管家有法子,居然还能买到鲜果,我在外头街面上就只能买到干的了。”同贵看到袁管家面前的一小份鲜枣,十分赞许,“这个时节了,真真是难得得很。”

  袁管家抱了抱拳,看许杏没有别的事要吩咐,就告罪出去了。

  同喜看了看,有点儿疑惑:“这枣子无论干果鲜果,瞧着卖相都不错,怎的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许杏却不以为意:“这有什么,我倒觉得这名儿起得别致,所有人听了都会如你这样想,便会格外上心几分,这名头不就打出去了?”黑红也是红啊。

  “夫人,这枣子也好,柿子也罢,只怕卖不上什么价钱呢,除非卖到不产这些东西的外地去,可是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来贩卖这些。”同贵并不乐观。

  许杏忽然问:“我仿佛记得,咱们在老家的时候,董三太太说过,凉州有他家的铺子,入秋以后为了安排商队的事,他们夫妻要来一趟,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同喜想了想,说:“是有那么回事,奴婢当时在夫人身边,也听见了。不过奴婢记得她说的是凉州城,只怕不是咱们这省城。”

  “咱们在甘州的时候找不着他们,到了凉州再不联系联系就不合适了。”许杏想了想,还是准备给董三太太送个帖子,当然,并不知道他们准确的到来日期,便立刻写了帖子,让人送到凉州城董记商行去。

  七八日后,许杏正跟同贵盘点新铺子的盈余:“从开张到现在也有十日了,除了第一日和第六日有酒楼进货,量格外大些,剩下的应该每天都差不多,平均一天净赚三两银子,比我预期的要差些,不过也还算可以。”

  秋风从外头进来,手里拿了封短信:“夫人,门房收到封给您的信,说是从凉州城送过来的。”

  许杏接过来一看就笑了:“这可是巧了,董三太太现在就在凉州,说要过几日路通了来见我呢。不过这怎么还没有路吗?”

  “你忘了,是我下的令,让各州府修路的。凉州知府孟裕安十分积极,征了三百民夫,先修定北城到凉州城的路,已经修了快一个月,估计再有几日就要完工了。”长青只听了个尾巴,正好给许杏解惑,“我在城楼上看了,他倒没偷工减料,官道修整得很不错。”

  定北城虽是单独的省城,可是还是包含在凉州府的地界内的,因此修这段路确实是凉州府的职责,许杏听明白了,又觉得有些不敢相信:“这个孟知府这么听话的吗?”

  “他确实比较积极,我这里吩咐下去的不少事情,他都做得极好,甚至比潘昱还要圆滑老练。”长青也了解了不少孟裕安的情况。

  “听你吩咐是好事。”许杏不了解这些,也无意瞎评论,“这不他修好了路董三太太就能来见我了。”

  “嗯,很好。”长青点头。

  “你有心事?”许杏很快就发现了长青的异常,“出什么事了?是衙门里不顺心吗?郑大人为难你了?”

  长青摇头:“没有。修路的事和百姓避寒所的事郑大人都没反对,现在执行得七七八八,他也没指摘于我。只是近日我在城内外访查,听到了些议论,有人怀疑今年天时异常,怕有天灾。”

  “天灾?”许杏很惊讶,“之前是冷得早了些,不过这阵子不是不冷了吗?也没下雪什么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就发觉了不对劲的地方,顿时脸色一僵:“好像打咱们来到省城,就没下过雨啊,阴天是有过,可是都没有下。”

  “如今是十月底,要说冷热,和往年比,倒也不算十分异常,只是这无雨无雪,怕不是好兆头。”长青很有些担忧,“但是我也不敢贸然提出来,到时候郑大人责怪我一个惑乱民心,可不是好玩的。”郑大人不针对他是因为他没有错处,若是有,他可不敢保证郑大人能宽宏大量。

  “我如今困在这府里,等闲还不好出去,也不知道外头人们怎么说的了。”许杏皱眉,她来到这里这么多年,虽然听说过闹灾荒,可是她从来没经历过,这会儿这么一想却觉得十分恐惧。

  看她变了脸色,长青觉得有几分懊悔,不该说出来吓到她,便柔声道:“你也别怕,我再叫人去查探查探,也给潘昱去了信,先看看再说。”

  许杏沉默片刻,有些迟疑的问:“要不,我还囤粮食吧?”

  长青笑起来:“还不必如此,麦子还是耐旱的。”

  可是许杏看得出来,长青还是有几分强颜欢笑的意味。有了这个心事,在试着烘制的柿饼和自制的蜜枣都成功了的时候,许杏的欢喜也打了几分折扣。

  不过,不管怎么说,柿饼、干红枣和蜜枣都有了,她手里也算是又多了一个产品系列,这次得考虑外销了。

  第186章 北方干旱(上)

  红薯作坊和小食肆的经营渐渐上了正轨,许杏和同贵核算了一下,刨除所有的成本,一个月能有一百二十多两的净利,去掉给同贵的份子,许杏一个月能拿到一百两。甘州的酒坊稳定的一个月能给许杏二百多两,这么一来,她对这个收益也算是满意。

  收起了银票,许杏郑重的嘱咐同贵,这次去甘州除了盘查酒坊的账目外,也要去了解一下那边的降水情况,看是不是会有干旱的可能。同贵见她神色严肃,便知道兹事体大,十分上心。

  董三太太在官道通车后的第一时间就来拜访许杏了。

  她跟许杏也算是十多年的老交情,不过当初是许杏势弱,想要搭上董家的门路卖货,而今时移世易,她再有钱也不过是区区商家妇,许杏却是朝廷御封的诰命夫人。得了许杏的传信,她哪里敢怠慢,别说许杏有生意跟她谈,便是没有,她也得上赶着维持这份关系。

  许杏在花厅见了她,彼此寒暄之后,董三太太就问:“夫人叫民妇来,可是有什么吩咐吗?”

  许杏见她开门见山,自己也不绕弯子,就道:“是这样,劳动你大老远跑一趟,一来是想问问,你对甘陕一带的商队都了解多少,二来是想请你看看我这几样东西,能不能卖得掉。”

  听到这些问题,董三太太并不为难,痛快的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回夫人的话,因为肃州和凉州都有通往西域的商路,而且咱们朝廷现在跟西域那些国家还算和气,所以从肃州和凉州往西走的商队很多,董家也有,不瞒夫人,这次来凉州,就是因为外子要领一队人西行呢。至于甘州,原先是有路通着原州和北疆的,这不打着仗嘛,又有安王那档子事,一般如果不是去甘州进货销货的话,商队就不从那儿走了。再有就是蓟州,它往东能通到关外辽东那边,不过辽东也挺穷的,卖货不行,去那边一般都是收他们的山货皮子到中原来卖的,那条路不大太平,走得人少,董家也只能走一半,并不很往东去。”

  许杏听了就道:“原来是董三爷要亲自带队啊,看来这次的规模极大了。”董三爷夫妻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早就在董氏一族站稳了脚跟,虽还不是总当家,却也有了极大的话语权,这次出门,说不得就是最后的试金之路。

  看她明白了,董三太太也露出几分笑意,嘴里却谦虚道:“也说不上什么极大,反正商户人家嘛,东边买了西边卖,为了多赚几两银子,总是要多出几分力气才是的。好在范大人命令各地整修道路,实在是咱们商户之福,现在多几匹骡马也不妨事的。”

  她这里见缝插针给长青歌功颂德,许杏也只好毫不脸红的生受了。

  董三太太察言观色,见许杏神色愉悦,心知自己的马屁拍到了地方。这么多年来这位大人步步高升,却始终不纳二色,可见他们夫妻关系极好,他们家一介商人,即便每年拿出大笔的孝敬银子,也很难直接跟朝中大臣搭上关系,倒不如她这里殷勤些,跟范夫人处好了,有多年的合作交情,关系怎么也不会差了。

  因此她便继续介绍:“各个商队带的货物千差万别,单看他们家主是做什么行当的,有的专一卖布匹,有的则卖茶叶酒水,还有的卖笔墨纸砚,当然也有许多像民妇家里一样,做南北干货的,其实不瞒您说,民妇家的商队也会带些旁的,比如瓷器之类,毕竟那么远走一遭嘛,能多带些肯定是多带些,一来一往,都是银子哩。”

  “那可好,正好你给看看这些可能卖吗。”许杏很高兴,让同喜亲自去端托盘上来。

  董三太太刚才就想着,不知道范夫人要让她看什么,反正她是打定主意了,只要不超过一万两,她自己做主买下来也使得,因此便停下了话头,盯着同喜手中的托盘看。

  “这是……枣子?”董三太太没想到夫人身边的掌事大丫鬟同喜亲自端来的托盘上摆了三个小碟子,都是干果。

  “董太太尝尝,柿饼和蜜枣都是我们夫人亲手做的。”同喜笑眯眯的让她品尝。

  “呀!是夫人亲手所做?民妇今天可真是好运道!”董三太太连忙用帕子擦了擦手,拈起一块柿饼尝了尝,接着就露出惊喜的神色,“夫人好手艺!这柿饼香甜软糯,弹牙拉丝,好味道!”

  许杏知道她要逢迎自己,不过看她的表情,应该也是真的觉得东西不错的,便微微一笑,让她接着尝尝蜜枣:“这是放了不少糖做的,恐有些甜腻。”

  柿饼董三太太当然吃过,许杏给的并不算多新奇,不过是卖相很好,味道也很好罢了,她虽然有些夸张,但心里也是真点头的,而这个蜜枣,看着卖相就有点不大行,略显干瘪,她也不知道怎么夸,便放在嘴里嚼着。

  然而很快她就悟了:“这个蜜枣也是极好的!要是民妇说得没错,这东西蒸八宝饭、包粽子之类的,只怕比普通的红枣要好得多!”

  “我也是来了省城才知道凉州出产柿子和‘狗牙枣’,这蜜枣是我试着做的,因为放了很多糖和蜂蜜,还要注意火候,所以要比干红枣贵上不少,不知道你对这几样干货可有兴趣?”许杏也不兜圈子,“若能卖,我打算开个小作坊,直接加工这些东西。”

  “能卖。”董三太太很肯定,“民妇家就是卖南北货的,民妇自问还有几分眼力,只是不知夫人这里能有多少货源?”竟是直接就把买卖敲定了。

  许杏却有些底气不足:“并不多,毕竟这些果子新下来的时节已经过了,现收也收不到多少,不好加工了。”